阅文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跟着番茄学物理 > 第69章 冲破封锁:华夏科技崛起之路(2/5)
推了推眼镜,回复道:“这就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了。

    当时国家肯定意识到,要实现目标,首先得大力培养科研人才,所以在教育上加大投入。

    同时,整合有限资源,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技术。

    比如在一些重点项目上,像两弹一星工程,全国上下齐心协力。

    这个口号就像一面旗帜,凝聚着科研人员的力量,让大家为了共同目标拼搏。

    而且,从自古以来的科技发展中汲取经验,以坚韧不拔的精神面对困难,逐步积累科技实力。”

    骁睿的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情绪有些激动地对洛尘说:“洛尘,顾神提到1956年提出那口号,我刚去查了些资料,越研究越觉得震撼。

    那时咱们国家状况极差,国内科技发展面临着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挑战。工业基础近乎为零,像样的科研设备极度匮乏,大量关键技术被西方国家严密封锁。

    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无数怀揣梦想的科研人员,从世界各地义无反顾地归来。

    就拿钱学森先生来说,他在美国拥有优越的科研条件,住着宽敞舒适的住宅,科研经费也十分充足,在学术领域已然声名远扬,备受尊崇。

    美国政府为了留住他,开出了难以拒绝的优厚条件,甚至在得知他要回国的想法后,对他进行了严密的监视与拘禁,试图用各种手段打消他回国的念头。

    但钱学森先生怀着对祖国炽热的爱,冲破层层阻碍,历经艰辛,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

    还有邓稼先先生,他在美国普渡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后,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国外的优厚待遇和先进的科研环境。

    当时,国际形势错综复杂,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充满了忌惮与敌意。他们在科技领域对中国实行全方位的打压与封锁,不仅拒绝向中国转让任何先进技术,还对中国科研人员的交流学习设置重重障碍。

    在一些国际学术会议上,中国代表常被边缘化,西方学者对中国科研人员投以轻视的目光,肆意贬低中国的科研能力,声称中国在科技领域永远无法取得实质性突破。

    邓稼先先生回国后,全身心投入到我国至关重要的“两弹”——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