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将此物留在身边,原因唯有一个,
那便是他,正是南瑾当日在云蒙山涧救下的那个戴着面具的“北狄少年”。
南瑾生辰那日,沈晏辞曾在闲谈时向她提及,
他年少时曾遭逢大难,险些命丧狼口。
这与昔日那名‘北狄少年’的遭遇,不谋而合。
是南瑾为他的伤口上药,又留下火折子供他照明防身,
她曾经救过沈晏辞的命。
可为何贞妃会说,对沈晏辞有救命之恩的人是阿容?
南瑾暗自沉思,将她所知晓的关于此事的全部信息,在心底细细梳理。
当日,南宫家因救下沈晏辞,此后双方关系才逐渐亲近,往来频繁。
听采颉说过,也正是因着这一层关系,沈晏辞在离宫开府后,皇后常会去他府上走动,彼此这才结下了青梅竹马的情分。
贞妃又说,南瑾的模样,与阿容总有六分相似。
彼此都已成年,容貌尚且如此相似。
而人在年幼时,五官尚未完全长开,那么她与少时的阿容,或许相似程度可达八九分也未可知。
长久以来,那些如乱麻般盘踞在南瑾脑海中的线索,当下仿佛倏然得了牵引,一瞬清晰起来。
昔日不知是何种机缘巧合,致使沈晏辞产生误会,误将救下他性命之人,认作了阿容。
而南宫家为了攀附皇子,便选择了顺水推舟、将错就错,让阿容认下这“救命恩人”的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