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卫军应该向东越过医巫闾山,进入辽中地区。这里离奉天和辽阳都非常的近,那里俄军特别多,回旋的余地也大,实在不行也可以再越过医巫闾山回到辽西地区。
戈辉要率禁卫军离开了。这时,孙翰林的儿子和女儿都吵着要跟着戈辉的禁卫军走,他们也要当兵。戈辉立即拒绝了,他们连最基本的军事训练都没经历过,跟着他们打仗,只能是送死,要不就是给他们添累赘。
戈辉的拒绝并没有让孙昌明和孙婉儿放弃,他们依然坚持,并提出来更多的理由,最后还是孙婉儿的一句话说动了戈辉,她说:“通过这三天她对禁卫军的了解,禁卫军战士识很多字的不多,一支不识字的军队是很难发展壮大的,光军官识字是不够的,应该有更多的识字的人加入到禁卫军中,禁卫军才能有希望。”
孙婉儿的话,戈辉早就意识到了,不然也不会请教书先生来基地。但是这话出自一个从来没有当过兵的富家大小姐口中,就不一样了。
最后戈辉同意了,因为禁卫军也要发展壮大,不然小打小闹永远也成不了气候,现在有人正好可以帮他招兵,这省了他很多的事情。
戈辉让孙昌明和孙婉儿在大柳树村为禁卫军招集五百名民兵。两三个月后,戈辉会把这五百人送去进行四个月的军事训练,然后他们才能正式的成为一名禁卫军战士。戈辉已经让步了,孙昌明和孙婉儿就不好再说什么了。但孙婉儿还是要求戈辉留下字据,戈辉算是彻底被这位美丽的大小姐打败了,他写下了字据,并写明了招兵的条件。也算是戈辉给孙昌明和孙婉儿的招兵令。
禁卫军虽然只在大柳树村休整了三天,但就这三天却留下了极好的名声,临走的时候,全村人都出来送行。孙翰林更是用“王师风范”来形容禁卫军。孙翰林还送给了戈辉一封推荐信,如果戈辉遇到难处的时候,可以拿出他给的推荐信,在奉天辽阳锦州这一带很多商家都能为戈辉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孙翰林的生意主要在奉天辽阳锦州这一带,所以,在这一带孙翰林的话还是有一定作用的。孙翰林还为戈辉准备了一万两银子的银票,戈辉再三拒绝,但孙翰林却非给不可。最后戈辉收下了。
戈辉带领全体禁卫军战士向村民们敬礼表示感谢。
后来戈辉告诉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