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携科技穿唐再造盛世风华 > 第180章 文明基因与制度密码的破译困局(2/2)
都需要民众对‘共同体’的高度认同。”

    长安大学的实验室里,人工智能专家正在进行模拟推演。当系统将a国的社会结构强行植入大唐共富模型时,整个虚拟社会瞬间陷入混乱;而将日本的数据导入,虽未崩溃,但效果远不及本土实践。“这就像给古代战马装上量子引擎。”研究员指着屏幕解释,“技术再先进,若没有适配的底层逻辑,反而会引发排异反应。”

    在北美大陆的唐裔社区,一场别开生面的研讨会正在进行。老华侨陈阿婆戴着智能老花镜,翻着泛黄的族谱:“我爷爷那辈人刚到新大陆,就自发成立了‘义庄’,谁家有难大家帮。这和现在的共富政策,骨子里是一个理儿。”她的话引发共鸣,年轻企业家纷纷展示自己的企业分红方案——利润的30自动转入社区发展基金。

    李浩哲突然收到紧急报告:a国某州爆发大规模工人罢工,抗议政府推行的“共富税”。他调出罢工现场的全息影像,举着标语的工人喊着:“我的财富凭什么分给懒人!”对比大唐民众自愿参与“共富工程”的画面,文明基因的差异展露无遗。

    “真正的制度精髓,不在于条文本身。”李浩哲在全球直播中说道,“就像《永乐大典》正本,若不理解其中的创新思维,抄写千万遍也无济于事。”他展示大唐的教育体系:从小学开始,学生就要通过vr体验“商鞅变法”“墨家兼爱实践”,培养集体责任感。

    夜幕降临,长安的量子灯塔照亮天际。总统府的书房里,李浩哲望着先祖李浩澜的画像,智能眼镜突然弹出新消息:日本某民间组织放弃模仿制度,转而研究大唐文化根源。他欣慰地笑了——或许当其他国家不再执着于“技术移植”,转而探寻文明内核时,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共富之路。而大唐的实践,终将成为人类文明探索的重要坐标,证明制度创新从来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一场与自身文化基因的深度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