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携科技穿唐再造盛世风华 > 第159章 商船遗梦,溯流寻根(2/3)
邦宪章》的雏形,将儒家的“仁政”、墨家的“尚贤”、法家的“法治”熔于一炉。他在议会中慷慨陈词:“我们不是为了逃避,而是为了文明的重生。”这句话,后来被刻在了长安市政厅的基石上。

    三、血脉传承:精神火种的延续

    家族相册里,一张泛黄的合影格外引人注目。照片中,李昭站在新建的书院前,身旁是不同肤色的学子。“教育乃立国之本。”他在临终前留下遗言,“无论何时,都不能忘记我们从何而来。”此后,李家世代致力于文化传承与教育事业,长安大学的校史中,至今保留着李氏家族捐赠的古籍善本。

    我的父亲李正明,是墨家机关术现代化的重要推动者。他将《墨经》中的光学原理应用于量子通讯技术,研发出的“墨子号”卫星,使大唐的通讯网络覆盖全球。“先祖们用智慧开辟了新大陆,我们要用创新守护这份基业。”他常对年幼的我说。

    在档案室的角落,我发现了一个尘封的木盒。打开后,里面是一枚青铜印章,印着“昭明”二字——正是先祖李昭的私印。盒子里还有一封信,是他写给百年后的子孙:“若你看到此信,说明我们的文明仍在延续。记住,开放包容、勇于创新,才是生存之道。”

    四、寻根之旅:跨越时空的对话

    2021年,我踏上了寻根之旅。当飞机降落在泉州晋江机场,站在曾经的古港口遗址上,海风裹挟着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当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正是一艘按照1:10比例复原的大唐商船,船帆上的凤凰图案与家族徽记如出一辙。

    “李先生,这是我们新发现的文物。”馆长小心翼翼地捧出一卷残破的竹简,“上面记载着一支神秘船队从泉州出发的细节,时间、人员都与您提供的资料吻合。”竹简上的字迹虽已模糊,但“李昭”二字依然清晰可辨。

    在洛阳城遗址公园,我找到了先祖当年居住的里坊旧址。智能投影将千年前的场景重现:朱门大户,书声琅琅,孩童们在庭院里嬉戏。“父亲,您看,那是祖父小时候!”身旁一位母亲指着投影对孩子说。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先祖的身影,他站在历史的长河中,微笑着注视着后世的繁荣。

    返程的飞机上,我望着舷窗外的云海,思绪万千。从1433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