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携科技穿唐再造盛世风华 > 第142章 隔海观涛,铁甲铸魂(2/3)
在跨海作战中,这种优势荡然无存。\"战略分析师调出对比数据,\"蒙古水师的最大战舰排水量不过千石,而我们的"伏波级"战船排水量达到五千石,配备可升降的金属舰桥与链弹发射器。\"虚拟战场中,蒙古舰队试图横渡大洋,却在距离大唐海岸线三百里处遭遇风暴,而即便侥幸抵达,等待他们的也是钢铁铸就的死亡防线。

    墨家的机关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更是登峰造极。在泉州港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曾发现过一种\"水雷\"装置——密封的铜制容器内装有火药与触发机关,通过磁石感应敌船靠近。历史记载显示,1279年崖山海战时,南宋残余舰队若拥有此类武器,战局或许会彻底改写,而此时的大唐海军,早已装备了更先进的\"电磁引爆水雷\"。

    三、文明维度的降维威慑

    当忽必烈在公元1281年筹备东征日本时,他或许从未想过,在更遥远的大洋彼岸,存在着一个足以颠覆其认知的军事强国。档案解密的情报显示,元朝曾派出密探刺探大唐情报,带回的描述充满恐惧:\"其船如铁山浮动,其炮声如雷霆贯耳,箭矢所及之处,烈火焚天。\"这些描述并非夸张,大唐海军的\"火龙出水\"火箭,能在水面飞行百丈后精准命中目标;舰载投石机发射的\"希腊火\",遇水不熄,能将整片海面点燃。

    在文化层面,大唐也构建起独特的战略威慑。长安城的太学开设\"万国军事课\",向各国留学生传授火器制造与海战战术;墨家工坊推出\"战争模拟沙盘\",通过磁石与齿轮的精密运转,演示不同兵种的协同作战。这种知识扩散看似开放,实则让周边势力清楚认识到与大唐的军事差距,从而放弃武力进犯的念头。

    四、历史回响与现实启示

    关闭全息投影,总统府的落地窗外,长安的夜景灯火辉煌。量子屏幕组成的广告墙上,正播放着最新一代战舰的宣传片,其采用的纳米级复合材料,比千年前的玄铁更轻更坚固。历史的对比让我感慨:当东方大国的王朝在陆权争夺中耗尽心力时,大唐选择了向海洋拓展,用科技与创新构筑起不可逾越的文明壁垒。

    \"总统,东方大国的历史学者希望联合举办研讨会。\"智能助手的提示音响起。我点点头,在虚拟文档中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