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抓住关键,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在军事研讨会上,面对朝中将领抛出的各种军事难题,诸葛逸侃侃而谈。他详细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的军事形势,对不同兵种的运用、战略战术的制定都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还提及自己对兵器研发的一些想法,认为可以通过改良兵器,提升军队的战斗力。他的观点新颖且实用,让在场的将领们纷纷点头称赞。
而在与朝中饱学之士的交流中,诸葛逸更是展现出了深厚的学识底蕴。他对经史子集的解读鞭辟入里,对诗词歌赋的创作信手拈来,其品德修养也备受赞誉,与人交谈谦逊有礼,不骄不躁。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新皇与萧宇对诸葛逸的才能有了全面的了解。在一次朝堂议事中,新皇再次提及对诸葛逸的任用问题:“诸位爱卿,经过这段时间的考察,诸葛逸的才能大家有目共睹。如今,朕想听听大家的意见,他究竟担任何职最为合适?”
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支持诸葛逸担任丞相的大臣认为,他在政务处理上展现出的能力,足以辅佐新皇治理国家,推动新政的进一步实施;主张他担任军师的大臣则强调他卓越的军事见解,在如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能为国家的军事决策提供有力支持;还有一些大臣坚持认为,以诸葛逸的才学和品德,做帝师可以更好地辅佐新皇,提升新皇的治国理政能力。
萧宇在一旁静静聆听,待大臣们争论稍歇,他站出来说道:“陛下,臣以为,诸葛逸才华横溢,无论担任何职都能为国家做出贡献。但眼下,新政正处于关键时期,丞相一职需处理诸多复杂政务,协调各方利益,诸葛逸虽有能力,但初入朝堂,根基尚浅,恐难以驾驭全局。而军师一职,关乎军事机密与战略决策,需对军队有深入了解,目前来看,他在这方面的经验稍显不足。相比之下,帝师之位,既能让诸葛逸发挥其才学,辅佐陛下提升治国智慧,又能让他在朝堂中逐渐积累人脉与经验,日后再委以重任也不迟。”
新皇听后,陷入沉思。良久,他开口道:“萧爱卿所言有理。诸葛逸,朕任命你为帝师,望你尽心尽力,辅佐朕治理国家,传授治国之道。”诸葛逸跪地谢恩:“陛下如此信任微臣,微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逸成为帝师后,每日与新皇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