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皇后每个月从朱樉的月例钱里扣下来一半,有一部分就花在了这里。

    “五弟,现在我们要做什么?”

    “让人去买十五两银子左右的盐。”

    “????”

    朱樉一愣:“买盐?”

    朱橚点了点头:“要粗盐!”

    “这盐能赚钱?”

    “当然。”朱橚很自信地说道。

    大明朝的制盐技术已经相对完善,但盐依旧是十分昂贵的玩意儿,特别是细盐!

    粗盐的价格不高,一斤不过七文。日常百姓家平日里都吃得起。但粗盐苦涩,里面还有不少杂质,小石子儿什么的是常有的。

    细盐的价格就高了,一斤的价格能卖到十几文钱。甚至还有价无市!细盐只有手里阔绰的家庭才能吃得起。

    这些盐需要经过繁杂的工序,很多工序上都需要雇佣不少人手才能完成。成本直线飙升!

    而飙升的成本自然也就意味着高昂的价格。

    甚至即便价格高,制盐的贩子们也不愿意做细盐。费时费力不说,量还堆不起来。

    粗盐价格低,但简单啊。批量生产,薄利多销。细盐的利润虽然比粗盐要大一些,但扣除人工等各项成本之后,利润高的也有限。而高价也就导致细盐的市场有限。哪怕是有钱人云集的应天府,吃细盐的人也不多。无外乎一些有钱的商户,高档的饭馆以及公侯府宅。

    哪怕是朝堂上的官员,除非品级够高,俸禄不少,否则也是吃不起顿顿细盐的。

    而这,就是商机!

    “我想到个法子,能轻松把粗盐变成细盐。几乎不需要付出什么多余的成本。”朱橚冲着朱樉说道。

    “当真???”

    朱樉顿时眼睛一瞪,呆若木鸡愣在当场

    “能把粗盐变成细盐,还不需要付出多余成本”

    “那这不等于捡钱吗?”

    作为老朱的儿子,朱樉对于物价很敏感。没办法,月例钱少,钱不够花,持家不易,各方面都得了解一些。

    很快两人就让家丁弄来了几口大铁锅、几个大漏斗。一堆纱布、一堆木炭还有一堆柴火。

    当然,主要的还是粗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