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梭子,忙着织土布,织机有节奏地 “嘎吱嘎吱” 响着,梭子在她手中像条灵活的小鱼,来回穿梭。一见到有生人走近,她便立马放下手里的活计,站起身,笑眯眯地迎上去,那笑容温柔得仿佛能滴出水来,让人心里头瞬间就暖洋洋的。
有一回,几个年轻的姑娘小伙迷了路,一脸焦急地走到大槐树下,王婶子赶忙迎上去,轻轻拉过姑娘的手,眼睛笑成了弯弯的月牙,轻声细语地说道:“孩子们,别慌,你们这是要去哪儿啊?跟婶子说说,咱这村子虽说不大,可婶子熟得很。” 那声音,轻柔得就像山间潺潺流淌的溪水,听着就让人舒心不已。但在早些年,王婶子也曾因嫉妒村里另一位手巧的媳妇,在背后说过人家坏话。后来,那位媳妇的孩子生病,王婶子不计前嫌,拿出自己攒了许久的钱帮忙。从那之后,两人成了挚友,王婶子也明白了,嫉妒只会让自己的内心变得狭隘,善良与互助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就像 “六尺巷” 的故事一样,退让与宽容能让生活更美好。
小欢子,村里的年轻后生,天天跟着村里的老猎户往山里钻,学打猎、辨草药的本事,时间久了,皮肤被晒得黑黝黝的,身板结实得就像头健壮的小牛犊。一瞅见有游客来,他整个人就兴奋得像个孩子,眼睛瞪得溜圆,二话不说,就主动请缨带着游客们爬山涉水,去探寻山里的奥秘。有一次,带着一群从大城市来的年轻人往深山里走,路上,他像个专业导游似的,指着一棵挂满红彤彤野果的树,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扯着嗓子大声喊道:“大伙快瞧啊,这树上的果子可甜咧,在咱山里,这可是大自然给咱的宝贝,都尝尝鲜!” 说着,他手脚麻利地三两下爬上树,摘下果子,一把把地分给大家,那份热情和真诚,就像一块超强的磁石,让人忍不住就想紧紧跟着他的脚步,去探索这片神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
可小欢子也曾迷茫过,他觉得在这小村子里,自己的一身本事无用武之地,仿佛一只被困在笼子里的雄鹰。直到有一次,一位游客在山里不慎摔倒,腿部骨折,小欢子运用自己所学的草药知识,为游客包扎伤口,缓解疼痛,等待救援。那一刻,他明白了自己所学的价值,也找到了自己在村子与外界交流中的定位。
村里的老人们呢,每天吃过早饭,就慢悠悠地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