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石像,青衫猎猎,腰间的剑穗栩栩如生,似在风雨中疾走。两尊石像之间的石缝里,竟生长着一株并蒂杜鹃,花瓣红得滴血,在雾中摇曳如泣如诉,花蕊间凝着水珠,像未说完的千言万语。
老庙祝摸着石像上的剑痕惊叹:“此乃情之所至,金石为开。当年郑妹日日以泪洗面,泪水渗入石中,竟将思念凝成千载石像。如今保元的英魂归来,化作石像与她相望,这便是天地为证的情劫。”村民们这才想起,七日前正是郑妹的忌日,她临终前抱着石像,脸上带着释然的微笑,怀中紧攥着那柄青铜短剑,剑穗上的红绳不知何时续上了。
消息传到州府,知州大人亲自登山祭拜,见两尊石像相对而立,中间的杜鹃开得正好,遂题字“望郎峰”刻于崖壁。从此,每逢阴雨天气,山风中总能听见若有若无的低吟,像是有人在说:“待我归来,定与你共度余生。”山脚下的老槐树又添新枝,槐花落在石像肩头,像替他们披上了白头。
七、千年守望:雾岚深处话情长
八百年后的春日,望郎峰迎来了一队徒步的游客。年轻的情侣们在石像前驻足,女孩摸着石像衣褶间的雨痕惊叹:“你看,这石头的纹理多像泪痕。”男孩指着对面的男子石像笑:“说不定这就是保元,跨越千年回来赴约了。”山雾忽然漫上来,将两尊石像笼罩在轻纱般的朦胧中,仿佛时光在此处悄然凝固。
有位白发老人坐在石凳上,翻开泛黄的县志:“郑妹望夫化石的传说,在《广信府志》里早有记载。据考证,宋代确有保元其人,曾在庐州之战中护粮殉国,朝廷追封他为武毅郎。”老人的手指划过泛黄的纸页,目光落在“情之所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记载上,声音轻得像山风:“我祖母的祖母,就是郑妹的同乡。”
风过处,杜鹃花瓣纷纷扬扬落下。有片花瓣恰好落在两尊石像之间的石缝里,像极了当年郑妹未绣完的鸳鸯。远处的山路上,某个穿青衫的身影闪过,待游人转身,却只剩山雾缭绕,仿佛一切只是错觉。暮色降临,望郎峰在霞光中显得格外温柔,石像的轮廓渐渐模糊,却有两缕淡淡的光晕,在峰巅交织成永不褪色的剪影。
县志的末页,墨迹已有些漫漶,却仍能看清最后一句:“心之所向,纵千年亦如初见。”这便是望郎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