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沙盘里鄱阳湖水的光影形成微妙共振。\"佐藤先生,您看这沙盘的地质层,\"中方会务员小陈指着透明底座,\"第四纪冰川遗迹与葛洪炼丹炉的方位重合,这是我们最新的考古发现。\"
韩国高丽大学的金秀珍教授正对着电子屏调整韩文讲稿,乌木簪子别着的七叶莲发饰在灯光下泛着微光。她带来的高丽壁画复制品卷在檀木筒里,筒身刻着\"鹫峰寻迹\"四字,那是她在江华岛古寺发现的线索——壁画中菩萨脚踏的山峰,竟与灵山石屏峰的雪线轮廓惊人相似。
二、圆桌上的文明对话
巳时,研讨会在环形会议室正式开始。七十二片竹编吊顶缓缓转动,将自然光均匀洒在半圆形会议桌上,桌心的玻璃台面下,流动着灵山溪流的实时影像,游鱼与落叶的倒影在各国学者的笔记本上摇曳。
\"诸位请看,\"佐藤明彦展开奈良正仓院的唐抄本《唐大和尚东征传》,泛黄的纸页上,鉴真弟子忍基的批注用朱砂圈出\"灵山产七叶莲,可愈眼疾\"的记载,\"天平宝字七年,鉴真第六次东渡失败,滞留海南岛时,曾派弟子赴灵山采药,此段记载与扬州大明寺的碑刻形成互证。\"他的手指划过纸页边缘的虫蛀痕迹,那里竟隐约可见七叶莲的压花印记,\"这是十二世纪日本僧人补抄时夹入的,可见灵山植物早已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信物。\"
金秀珍打开投影仪,高丽王朝《鹫峰灵迹图》的复制品出现在幕布上。画中群山环抱的寺院旁,竟有一座刻着\"葛洪井\"的水井:\"此画创作于1375年,比《高丽史》记载的中朝药材贸易早了三十年。注意看山峰的皴法,\"她用激光笔点出画中留白,\"这种"云气皴"技法,与灵山现存的元代壁画如出一辙,证明高丽画家曾参照灵山粉本。\"
中国社科院的陈弘教授起身,双手捧着新出土的西汉竹简《抱朴子》残卷。竹简经过碳十四测定,确认为葛洪祖父葛矩任会稽太守时的抄本,朱笔批注的\"灵山有灵,心响则应\"八字,比现行版本早了三百年:\"葛洪的"心有回响"并非玄虚之论,\"他指着竹简上的星图,\"这里记载着灵山岩石的剩磁现象,与地磁场共振产生的次声波,正是古代堪舆师所谓的"山鸣谷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