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话灵山 > 第53章 文化复兴](12/13)
莲突然集体绽放,露珠在月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

    五、卸妆时的传承密语

    戏散后,阿青在后台卸去脸谱,镜中映出程师傅正在整理戏服。老人小心翼翼地将星砂水袖收入樟木箱,箱底垫着的,是他师傅当年穿过的、补丁摞补丁的戏服。\"师傅,今天的"星砂引雾"比昨天多维持了半炷香。\"阿青递过凉茶,目光落在戏服领口处的暗纹——那是用灵山地图的等高线绣成的,每个针脚都对应着一座山峰。

    程守真忽然从箱底拿出一本泛黄的手抄本,封面上\"戏脉\"二字已模糊不清。\"这是民国三十年的戏本,\"他翻开内页,只见每段唱词旁都画着山脉走向,\"那时老艺人们记戏,不单纯记词,还要记哪句腔该对着哪座峰唱,哪段水袖该摹仿哪道泉的走势。你看这段《观星》,"北斗垂兮玉京仰",后面的工尺谱旁画着观星岩的星图,连星砂的用法都记在里面。\"

    阿青忽然想起白天游客的提问:\"现在有了全息投影,传统戏服会不会被淘汰?\"她看着程师傅用松针为戏服梳顺金线,突然明白:数字技术再好,也代替不了手艺人指尖的温度。就像星砂必须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月光晾晒,戏服的每道褶皱,都得是演员在山风中千百次甩袖才能自然形成。

    六、晨露里的新戏腔

    次日卯时,阿青跟着程师傅在山林里吊嗓。露水打湿的七叶莲叶片上,倒映着昨夜戏台上的星砂光影。老人突然停下,指着远处云雾缭绕的笔架峰:\"当年你师爷说,最好的唱腔,是让山风帮你拖腔。\"他深吸一口气,唱道\"云来——\",尾音竟与山风穿林的声音完美契合,惊起的山雀鸣声,恰好补上了唱腔中的气口。

    山脚下的戏台上,昨夜的游客正在回味。一位短视频博主对着镜头说:\"我原以为戏曲活化就是搞点灯光特效,没想到在灵山,每句唱腔都是山形水势的回响,每件戏服都缝着千年的星霜。\"她身后,几个孩童正用野花编水袖,哼着走调的黄梅调,却把灵山的晨雾,都唱成了戏里的流光。

    程守真站在观星岩上,看着山谷中袅袅升起的炊烟,忽然听见身后传来熟悉的钹声。转身望去,竟是景区的保安老周,正拿着手机播放昨夜的演出录像,跟着视频里的唱腔比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