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话灵山 > 第53章 文化复兴](11/13)
山各村落唱\"愿戏\",背着戏箱翻山越岭,草鞋磨破了就用松针编鞋,饿了就嚼口带着松脂香的麦饼。有次在聚鹊岩唱《鹊桥仙》,突然下起太阳雨,师傅的水袖在彩虹里翻飞,竟引来了真的喜鹊绕台三匝——如今想来,那不是什么神迹,而是老艺人与山水磨合出的默契。

    \"看那老神仙的胡子!\"前排的虎娃突然指着台上的\"葛洪\"。阿青的髯口用的是灵山野山羊毛,经松针汁浸泡后泛着青玉光泽,随着唱词\"取来峰顶千年雪\",他抖动髯口,竟有细小的冰晶从毛梢飘落——这是程守真改良的\"雾髯\"技法,利用灵山高海拔的温差,在髯口夹层暗藏浸过雪水的棉絮。

    后排的年轻妈妈抹着眼泪,手机里正播放着奶奶临终前的视频。老人颤抖着说:\"我这辈子最难忘的,就是程师傅在祠堂唱《孟姜女》,水袖拂过我娘的棺木,竟让停了三天的雨住了。\"此刻看着台上的星砂水袖,她忽然明白,那些被老辈人念叨的\"戏神显灵\",原是艺人们将对土地的深情,都缝进了戏服的针脚,融进了每句唱腔的转音。

    四、台上台下的山水共振

    戌时初刻,压轴戏《灵山祭》登场。素雪与阿青的水袖在空中交缠,星砂与萤石的光芒汇集成光桥,竟与远处玉京峰的积雪反光遥相呼应。程守真亲自击鼓,檀板敲出的节奏暗合灵山\"三十六峰七十二泉\"的地理脉络,每一声都像是山神在顿首。

    \"祭——灵——山——\"素雪的拖腔长达十八秒,尾音掠过戏台时,两侧全息纱幕突然显化出历代戏班的影像:五十年代的老琴师在煤油灯下校音,八十年代的女演员在拖拉机上化妆,还有三年前暴雨中坚持演出的年轻剧团——他们的水袖与今人的重叠,形成了一条穿越时空的光带。

    最震撼的是\"百戏共振\"环节。程守真挥手,台下观众中突然站起数位特殊的\"演员\":有背着药篓的老村医,他亮起嗓子便是失传已久的\"药香调\",唱的是灵山草药的性味归经;有景区的竹编匠人,手中翻飞的竹条竟随着唱腔编出戏文中的场景,竹屑飘落如星砂;就连方才乱跑的虎娃,也被阿青拉上戏台,奶声奶气地跟着唱\"七叶莲,开七瓣,引来星子落满山\",童声与老腔相映,竟让戏台四周的七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