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话灵山 > 第53章 文化复兴](10/13)
打了个温柔的结。

    七十二岁的老艺人程守真正在后台给徒弟们勾脸,手中的羊毫蘸着松烟墨,在十七岁的阿青脸上勾勒出葛洪炼丹的仙风道骨。\"勾脸要顺着骨相走,\"他的指尖划过阿青眉峰,\"当年我师傅说,每道脸谱都是灵山的一道皱褶,藏着山精水魄。\"阿青镜中望去,自己额间的丹砂点竟与戏台上琉璃灯的峰影重合,恍若神山入画。

    戏台前的青石板上,早已跪满了方圆十里的乡民。前排的孩童们攥着用七叶莲编的手环,鼻尖还沾着傍晚打猪草时的草汁清香;后排的游客举着手机,镜头对准戏台两侧的全息纱幕——那上面正流动着黄梅戏《灵山仙踪》的前世今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煤油灯戏台、八十年代的胶片录像、如今的ar增强现实,三代影像在纱幕上重叠,恍若时光在戏腔中穿梭。

    二、水袖里的星砂秘辛

    当第一声檀板敲响,暮色中的琉璃灯突然齐明。饰演织女的小旦素雪轻提裙裾,水袖翻卷间,金线绣的二十八宿突然泛起荧光——那是用灵山独有的星雨砂混入金粉绣成的,每颗砂粒都曾在观星岩承接过北斗星辉。\"天河清浅啊——\"她的唱腔如松涛漫过山谷,水袖掠过台前铜鼎,鼎中艾草燃起的烟雾竟顺着袖摆纹路流动,在半空织就银河雏形。

    \"好个"星砂引雾"!\"来自昆曲世家的张教授忍不住轻拍膝盖。他注意到素雪水袖的收口处绣着七叶莲纹,叶脉间嵌着极细的萤石粉,\"这是将传统苏绣的"水路留白"与灵山矿物染色结合了吧?\"身旁的程守真颔首:\"当年太师傅在藏经洞修补古籍,见星砂在经卷上流动,便琢磨着把这"活态绣法"用在戏服上。你瞧,随着她的动作,星砂会在金线间迁徙,像真的星星在走。\"

    轮到道情小戏《丹炉记》上场时,鼓师敲响了一对青铜钹——那是从灵山古观遗址出土的明代法器,钹面刻着葛洪炼丹图,边缘还留着百年香火熏染的包浆。饰演仙童的阿青甩动九环锡杖,杖头铜铃与钹声共振,竟在戏台上方形成肉眼可见的音波涟漪,惊起檐角栖息的山雀,振翅声与唱腔交织,倒像是天地在应和。

    三、老腔里的光阴密码

    程守真看着台上的阿青,忽然想起六十年前的自己。那时他跟着师傅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