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亥时初刻·分胙赐福
祭祖仪式的最后环节是分胙。陈先生将祭坛上的菊花酒和重阳糕分给众人,酒倒入陶碗时,火光在酒面跳跃,像给每碗酒都镶了圈金边。有位少年接过酒碗,发现碗底刻着\"孝亲\"二字,那是族中老匠人特意烧制的,每只碗上都刻着不同的祖训。
\"喝了这酒,要记住先祖的苦。\"老妇人将酒递给孙子,自己先抿了一口,菊花的清香混着茱萸的辛辣在舌尖炸开,让她想起年轻时跟着父亲进山采药的日子,那时的重阳酒,也是这样的味道,带着岁月的厚重。少年喝完酒,觉得一股热流从胃里升起,竟不自主地向祭坛方向又鞠了一躬。
分完祭品,百姓们开始点燃手中的灯笼。三十六个莲花灯被依次点亮,烛光照着灯面上画的先祖画像,仿佛让那些沉睡在族谱中的名字有了温度。他们沿着山径下山,灯笼连成一条蜿蜒的光带,像条从峰顶流向人间的星河,而祭坛上的火光仍在燃烧,照亮了刻在青石上的星图,也照亮了每个人心中的根。
九、亥时正刻·星垂祭台
当最后一盏灯笼消失在山弯后,祭坛上只剩下陈先生和几个守夜的青壮。火把的光芒渐渐减弱,却仍顽强地跳动着,像不愿熄灭的记忆。陈先生跪在青石前,轻抚着石面上的星图,指尖触到了祖先们刻下的痕迹——那些深浅不一的凿痕,是三百年来每代主祭亲手加深的,为的是让后人永远记得来时的路。
\"爹,您看到了吗?\"他对着星空轻声说,腕上的骨制手串在火光中泛着微光,\"孩子们都记得,记得先祖们的血,记得灵山的魂。\"山风掠过他的长衫,带来远处溪流的低吟,仿佛是先祖们的回应,又像是岁月的低语,诉说着一个真理:真正的祭祖,不是仪式的繁复,而是让那些沉睡的记忆,永远在后人的血脉里苏醒。
祭坛边缘的野菊在夜风中轻轻摇曳,花瓣上的露珠折射着星光,像撒了一地的碎钻。松明火把终于熄灭,只留下几星暗红的炭火星,却在每个人的心中,种下了一团永远不会熄灭的火——那是对先祖的敬意,对土地的热爱,以及对传承的信念。
十、夜静山明
当午夜的露水漫过祭坛的青石,星空中的北斗已悄然转向。陈先生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