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还是主祭,临终前将骨制手串交给他,说:\"记住,灵山的灵,不在山高石奇,而在人心未冷。\"此刻,他望着火光中先祖的影像,终于明白父亲的话——那些被传承的记忆,才是灵山真正的魂魄。
六、戌时正刻·三叩心魂
\"三拜——愿宗族永昌,文脉不绝!\"陈先生的声音拔高,带着破云之势。百姓们第三次叩拜,这次伏地的时间格外长,仿佛要将满心的祈愿都融进青石板里。祭坛中央的青石突然发出微光,石面刻着的星图与天上的北斗完全重合,二十八宿的纹路中溢出金光,像给整座山峰注入了流动的血脉。
火光中,先祖们的影像开始重叠,从第一代到第三十六代,每代人的面容都清晰可见。有位青年惊讶地发现,自己竟能认出曾祖父的模样——那是他从未见过的照片上的面容,此刻却在火光中对着他微笑,眼中带着期许。他忽然想起父亲常说的话:\"我们的骨头里,住着所有先祖的魂。\"
当百姓们起身时,许多人都感到一股暖流从脚底升起,顺着经络游走全身,仿佛有双温暖的手在按摩穴位。老郎中闭着眼睛感受这股暖流,发现堵塞多年的经络竟通畅了许多,他知道,这不是幻觉,而是先祖们用另一种方式,将护佑化作了实实在在的力量。
七、戌时三刻·祝文告天
陈先生从袖中取出一卷黄纸,那是用山藤纸写的祝文,墨汁里掺了菊花汁和茱萸粉,在火光中泛着淡淡的金色。他展开祝文,声音清朗如钟:\"忆我先祖,筚路蓝缕,斩棘开疆,以血以汗,筑此乐土。今值重阳,谨备薄祭,伏惟尚飨——\"
祝文念到一半,山风忽然大作,吹得火把剧烈摇晃,却始终不熄。火星子飘向星空,与北斗星交相辉映,仿佛天地在共赴这场盛宴。祭坛东侧的老乐师们奏起了《迎神乐》,曲调比之前更为激昂,篪声如松涛,埙声如泉鸣,交织成一首献给先祖的赞歌。
当最后一个字落下,陈先生将祝文投入火中,黄纸在火焰中卷曲,化作灰烬飘向夜空。就在这时,火光中浮现出更清晰的影像:先祖们站成一排,向百姓们缓缓挥手,仿佛在说\"不必牵挂,我们一直都在\"。许多人忍不住伸手去触碰,却只摸到了火焰的温热,却也知道,这温热,将永远留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