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怨灵们捧着莲花等待轮回;朝堂上,官吏们带着“济世玉佩”减免赋税。
“伯父,您看,”胡超指向水晶球,“灵山的灵气,终究是要落在人间的。”
胡昭的白鹤突然长鸣,声震三十六峰。石人公膝头的灵香草再次绽放,这一次,紫花中竟夹杂着金色的花蕊——那是胡超的医道与灵山的灵气融合的标志。
四、云岫传音
太元十年,胡超在“拔俗峰”顶留下《拔俗医论》,其中有云:“医道之极,不在于肉身成圣,而在于灵魂拔俗。所谓拔俗,非离人间烟火,而是在烟火中守住本心,在疾苦中看见慈悲。”
百年后,一位身患重疾的书生来到灵山,在仙祠前昏死过去。恍惚间,他梦见胡超背着竹篓走来,竹篓里的七叶莲发出微光,照亮了他胸前的“济世玉佩”。书生醒来时,病已痊愈,怀中多了一本《青囊经》残卷,页脚处有胡超的批注:“医道如莲,生于淤泥而不染,渡尽众生而不骄。”
晨雾又起,仙祠的风铃发出清越的响声,与石人公膝头的灵香草香交织。胡超的身影早已融入灵山的云雾,但每个心怀仁念的人都知道,当他们在药庐熬药时,在病榻前守护时,在幽冥中超度时,那位背着竹篓的医仙,从未真正离开,他的丹心,永远照耀着人间与幽冥,成为跨越三界的永恒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