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盘开始转动,月光石的火焰分出万千光丝,如灵蛇般游向每盏孔明灯。当光丝触碰到灯芯,整座广场突然响起细微的嗡鸣,那是千万个祈愿与灵山灵脉共振的声音。阿莲感到掌心发烫,低头看见灯面上的织娘图竟活了过来,素纱衣袖拂过之处,红茅花正在绽放。
三、子时天开·万灯齐升
子时初刻,第一盏孔明灯腾空而起。那是七十二岁的李公的灯,灯面绘着海外归来的航船,船帆上的红茅纹在月光下竟真的鼓满了风,载着老人对孙子的思念,向东南方飘去。紧接着,信众们的灯陆续升空,素白灯海映着月光,恍若银河倒悬,每盏灯都是一颗会飞行的星子,带着人间的烟火气,向月轮靠近。
陈真人挥动九节竹拂尘,拂尾的红茅穗扫过罗盘边缘,三十六道金光突然从峰峦间升起,托住了所有孔明灯。阿莲看见金光中竟有虚影相随:道教的仙鹤、佛教的飞天、儒教的礼官,三教圣像共同托举着灯海,这是灵山“三教归元”的神迹,唯有在中秋月圆才能得见。
“看!灯海在拼字!”不知谁惊呼。万千孔明灯的排列开始变化,先是“风调雨顺”,再是“国泰民安”,最终凝成斗大的“三教归元”,每个笔画都由百盏灯组成,边缘流转着红茅晶的金芒,仿佛天空被凡人的祈愿重新书写。小玉看见自己的兔儿灯正在“归”字的最后一捺,兔耳轻轻晃动,像是在向月兔打招呼。
四、丑时灵应·灯影成河
灯海升空的刹那,灵山三十六峰同时亮起。玉京峰的红茅地泛着金红色光芒,如燃烧的月光;灵应峰的桑园飘出银辉,每片桑叶都映着孔明灯的倒影;聚鹊岩的喜鹊振翅飞起,羽翼穿过灯海,竟让某些灯面浮现出亲人的面容——那是灵山对思念的回应,让远方的人在灯影中短暂相聚。
陈真人望着灯海,想起自己五十年前首次主祭的场景:那时父亲告诉他,孔明灯不是简单的祈愿,而是将人间烟火送入天听的信使。“看见那些与灯共舞的虚影了吗?”老人曾说,“那是三教圣祖在倾听凡人的心声,灵山便是他们留在人间的耳朵。”此刻,他看见年轻的阿莲伸手触碰飘过的灯,灯面竟映出她母亲在染坊的身影,老人知道,这是灵山给苦命人的温柔。
最震撼的是灯海下方的信州城。万千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