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事除了少数班干迫于职务压力之外没多少人愿意干,倒是很多对嘴型大搞假读的,被捉到后露出无辜模样并声称这叫做默读。而我则把出师表兰亭集序之类古文统统改成rap,自得其乐,寓教于乐,反而很快背诵下来这些篇目。一次不幸被班主任听见,教诲道:你的断句好像很有问题啊,朗读文章一定要注意看标点知道不,在该顿的地方顿,该连的地方连。你看你,全乱套了。
语文老师给我颇多鼓励和帮助。当时我写了很多偏激的文字,或者怪异的体裁和题材,作为考试答卷的时候难于让语文组的教师评分,即便现在再拿出来看,尚觉得一阵寒意。班主任忧心忡忡的说,许嵩啊你要看到光明的东西你这种年龄的孩子不要轻易去触碰人性的阴暗面,语气仿佛许嵩这孩子已经满脑子邪恶,内心灰暗,没救了。而语文老师看到了语言偏激背后的闪光点,时常当堂朗读,以示鼓励。后来交谈几次,我也认识到在高考中写针砭时弊的杂文意味着个什么,他说你先收起锋芒,高考后你小子继续牛,爱怎么写怎么写,将来必有成就。现在看来这句话前两个分句都对了,我依然很牛,依然有什么说什么,可惜成就是没有的,曾经读过的书籍基本遗忘,仅剩的东西也仿佛只在为写歌词服务。
翻出刚入大学的相片,和现在看起来没什么两样。
可能区别只在于,少了锋芒,多了隐藏。
那么一点点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