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找到了三公里外的废品收购站。
\"两块五一斤。\"收购站的老板娘头也不抬地说。
林淑芬把分类好的废品一一过秤。塑料瓶32斤,纸板5斤,易拉罐2斤总共二十八块六毛。老板娘数出皱巴巴的钞票递给她时,她突然想起年轻时在纺织厂领第一份工资的情景——同样粗糙的触感,却是完全不同的心情。
回出租屋的路上,林淑芬在小本子上记下今天的收获。根据她的计算,每天只要能捡到价值三十元的废品,一个月就能覆盖房租。剩下的生活费,她打算靠卖东北带来的手工鞋垫补贴。
路过一家五金店时,她花十五元买了辆二手小推车。明天开始,她能收集更多废品了。
第三天傍晚,林淑芬正在整理一天的\"战利品\",手机突然响起。是小磊。
\"妈,你到三亚好几天了,怎么都不发个消息?\"儿子的声音透着担忧。
\"忙着熟悉环境呢。\"林淑芬用肩膀夹着手机,手上继续捆扎纸板,\"这边天气很好,我租的房子能看到海。\"
\"你真去捡废品了?\"小磊的声音突然低沉。
林淑芬的手停顿了一下:\"嗯,挺有意思的,还能锻炼身体。\"
\"妈!\"小磊几乎是在吼了,\"你知道邻居们都怎么说吗?说我这个儿子不孝顺,让老妈去捡垃圾!\"
林淑芬把手机拿远了些,等儿子的情绪平复:\"小磊,妈做这个是因为想活动筋骨,不是缺钱。你知道我一辈子闲不住。\"
\"那也不能太丢人了。\"小磊嘟囔着。
\"丢人?\"林淑芬的声音冷了下来,\"靠双手劳动有什么丢人的?比你爸那种丢下老婆孩子搞外遇强多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
\"对不起,妈。\"小磊最终说,\"我只是担心你。\"
\"妈知道。\"林淑芬的语气软了下来,\"周末我给你寄点三亚特产。\"
挂断电话后,林淑芬站在窗前发呆。远处海面上,一艘渔船正缓缓驶向夕阳。她想起小磊六岁时,有次放学回家哭着说同学笑他妈妈是\"扫大街的\"。那时她在环卫所工作,确实每天清晨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