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洪水中的誓言
军营的生活艰苦而充实。李德山因表现优异被分配到工程兵部队,每天除了军事训练,还要学习文化知识。他如饥似渴地读书认字,常常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学习到深夜。
1958年夏天,长江流域连降暴雨,多地告急。李德山所在的连队奉命前往安庆段抢险。到达现场时,堤坝已经出现多处管涌,情况万分危急。
\"共产党员跟我上!\"连长一声令下,李德山毫不犹豫地跳入湍急的洪水中。他和战友们手挽手组成人墙,用身体减缓水流对堤坝的冲击,其他人则抓紧时间填沙袋加固。
七天七夜,李德山的双脚泡在泥水里,脚趾间已经溃烂化脓,每走一步都钻心地疼。卫生员强行把他拉到医务室,他却说:\"我从小在水边长大,这点伤不碍事。\"简单包扎后,他又回到了抢险一线。
第八天凌晨,险情终于得到控制。筋疲力尽的李德山瘫坐在泥泞的堤坝上,看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白,突然想起离家时母亲在晨光中的身影。就在这时,连长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好样的!团里决定给你记三等功!\"
庆功会上,指导员找到李德山:\"小李,组织上考虑发展你入党,你愿意吗?\"
李德山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用力点头。入党宣誓那天,面对鲜红的党旗,他庄重地举起右手:\"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誓言在简陋的会议室里回荡,也永远刻在了他的心里。
1960年,李德山退伍返乡。县民政局的干部看着他的档案说:\"三等功啊,可以安排你去县供销社工作。\"
\"谢谢组织关心,\"李德山诚恳地说,\"但我还是想回青石沟。\"
干部不解:\"那可是个穷山沟啊!\"
\"正因为穷,才更需要人建设。\"李德山回答得斩钉截铁。
回村那天,远远望见自家低矮的茅草屋,李德山的眼眶湿润了。三年不见,母亲的背更驼了,脸上的皱纹更深了。看到他回来,母亲颤巍巍地从灶台端出一碗荷包蛋:\"趁热吃,娘特意给你留的。\"
当晚,村里老支书赵大山拄着拐杖来了。老人抽着旱烟,眯着眼打量这个穿着褪色军装的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