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
老者神色凛然,沉声道:“老夫怎会将这等虚名放在心上?老夫所关注的乃是你是否有足够才学教导皇子辩。此事关乎国家之未来,老夫又怎能放下心来?”
“特别是你对《论语》所做之注释,早已在京城中传得沸沸扬扬。老夫今日只想与你探讨儒家经典之真意,好好为你阐明其中精义。”
“万不能让你那些不当之解,误导了当今皇子,贻害无穷啊。”
蔡邕脸色一红,旋即梗着脖子解释道。
于他而言,虚名与否早已无关紧要。
他二十岁便被举为孝廉,此后十年为官,又历经十年流放之苦,人生的荣辱兴衰皆已饱尝,自然将世事看得通透。
然而,公卿大臣们皆有一致的看法,认定皇子辩会成为下一任皇帝。
在他们眼中,未来的储君肩负着天下社稷的重任。
如今黄殊以这般方式教导“储君”,实在难以让他们安心。
倘若继续这般放任下去,真不知会将这位“储君”培养成何等模样。
说不定会造就出下一个海昏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