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他们可是想法怎么解释就怎么解释。
你们懂不懂什么叫做约定俗成?
(博主,这里的百是多的意思吧。)
(你如果把百解读是百的意思,那么亿呢?你也解读为亿?)
(你这么解读史料,是被别人打的。)
(对啊,我从翻译软件上,看到的就是大姒有多个儿子,而不是有一百个儿子。)
(博主,你屁股得正啊!)
陈勇笑了,说实在话,这就是话语权,最终解释权的问题了。
这个问题也是外行和内行的区别。
【你们都听过文王有百子吧!】
【我告诉你,古人从来没有认为这个百是多的意思!
古人,一直到清朝时期,一直认为就是有一百个儿子,包括封神榜的作者,都是这么认为的,周文王有百子,在古代叫做共识。】
【那么为什么你在翻译软件上看到了的,会把百解释成多呢?】
【这是因为:近代一些学者认为,百应该代表多的意思。
理由是什么,因为姬昌没有一个个儿子,史书上,能够考证的,只有最多二十三个,其中几个还存疑,所以百就是虚指。】
【因此,他们才把这句话翻译成了,大姒美德就是儿子多,认为这是最贴近历史的解释。】
【这里呢,就有一个史学概念,关于史书上‘百千万亿’这种数字。
历史学者,要通过考证,不是你认为是几就是几,通常是史学中,合理的,可以考证的数字,不管是百千万亿都就是实指!
同样的,如果经过考证,不合理的,就算是一二三四都是虚指,更别说百千万亿了。】
【比如,四万万,就是四亿,如果用来指国家税赋的铜钱税收,那就是真的,汉朝史书就有,如果你说是被屠杀的人,那即是虚指,因为古代不可能屠城杀四亿人。】
【这里说周文王有百子是虚指,错了没?】
【明显错了。】
【那么是谁推翻了这个说法呢?】
【是姬昌自己!】
【因为姬昌又又又写日记了。】
【在日记中,他表示对于朝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