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题目,鹤州地靠西南,多山少水,因此水田灌溉成了最大的问题。
此次策论题目便是让考生们提出解决鹤州山地水田灌溉问题的可行之策。
这类问题梁举人在课上常常问起,关于这类策论题的答案他早已牢记于心。
这一刻,宋应知才真正佩服梁举人的教学方式,通过日复一日的反复练习,打破传统的死读四书五经方式。
让他和师兄仿佛每日都在做科举考试题,日积月累的练习,梁举人对他们的要求几乎就是做到答案张口就来。
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五年时间,一千八百多个日日夜夜的模拟,就只为了今日。
看着大同小异的题目,宋应知恍然,难怪秦泺师兄能一举夺得榜首。
这道策论题,宋应知虽没回答过一模一样的题,但水利问题大同小异。
这道水利问题从水田灌溉的角度出发,考验考生对地方实际情况的了解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他静下心来,脑海中迅速梳理着自己所了解的鹤州地理、气候、人文等方面的信息。
鹤州多山,且环境多为后世所说的“客斯特地貌”,地形复杂,底下岩石深厚,打井十分困难!
水源分布不均,要解决水田灌溉问题,绝非易事。
好在宋应知平日里就对这类民生问题颇为关注,再加上梁举人时常教导举例,秦泺师兄也常提出自己的观点。
此时他心中已有了一些思路。
但天色已晚,再动笔已不合适,宋应知当机立断把考卷收起来。
简单喝了一点水,就将桌板拿下来与长凳拼在一起,合起外衣睡下。
鹤州的二月依旧寒冷,尽管自己穿得很厚,半夜宋应知还是被冻醒。
看着贡院内仍旧亮着几盏灯,宋应知心里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