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知是王凡出面平定了襄阳,又出面与张顺协商才放出了他们更是感激涕零。
第二天就陆续登门道谢,王凡都有点应接不暇,但还不能不见,这是收买人心的好机会,总不能做好事不留名吧?
此事过后王凡在襄阳一时风头无两,遇大事找伯爵成了口头禅,民众也把王凡当成襄阳的依仗,百姓是不喜欢动乱的。
就这样没过三天襄阳就恢复了往日气象,这还得感谢襄阳富户豪绅,他们不但照常经营店铺,还拒绝趁乱涨价。
百姓衣食不愁谁会无故作死?正兵巡街遇到泼皮捣乱那是真打,他们也不会讲什么律条,打得你认罪就行。
一时间街面上比动乱之前还稳定,城防军就更上心了,他们可是戴罪立功,对进出人员严格盘查,吓阻了邪教的随意进出。
王凡也不再随意离开襄阳,防着那个修士进城捣乱,一切都在向好发展。
这一天,朝廷旨意终于到了襄阳,仅剩的那个九品小官和十几个吏员在府衙迎接上官。
王凡和张顺也来到府衙,他是来接受封赏的,这个都会提前知会。
传旨官员宣完圣旨便与王凡介绍新来的官员,大家一一见过后便携手前往四海酒楼,接风宴就定在那里。
王凡的四个力士也换了官袍,随在王凡身后,他们是动乱那天保护张顺的四个人,张顺上奏章的时候褒奖了他们。
现在他们分别在正兵营和城防营任职,正兵营扩军一倍,以前因襄阳府规模小只设一营,结果被邪教钻了空子。
现在设两营人马弥补不足,对派兵追击襄阳王的事只字不提。
城防营守城不利,被邪教大举攻入,但知耻后勇斩杀邪教教徒一百三十人,功过相抵不予处罚。
营将调任他职,由王凡手下的力士接任营将。
县衙官吏被屠戮一空,县尉一职由王凡手下力士接任。
就这样王凡的四个力士把控了整个襄阳的武装力量。
新任知府是李林森的门生,姓郑名刻字当年,这人很有城府见到王凡那叫一个客气,不喊爵爷不说话。
随着上任官员而来的还有两个不俗之人,他们衣着朴素看起来就是官员的随从,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