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根据地容易被鬼子抓,但实际上老百姓知道谁对自己好,看见日军出动都主动通风报信,帮助在农田干活的干部和战士撤退,即便是有时候没来得及撤离,面对日军的排查盘问,他们也都说是自己家里人予以掩护。
当村民们同气连枝,个别汉奸保长也不敢胡乱指认,搞得日军多次无功而返。
河野秀一了解到情况后又使出了两个绝招。
他从外地调来了“宣抚班”,就是当初犬养见众搞的那一套市恩洗脑的宣教手段来拉拢百姓,另一招是借用宣抚班的照相机,在鲁南地区全面颁发《良民证》。
在农村地区,照相是一个很奢侈的活动,当宣抚班的日伪军说要给村里人免费拍照片的时候,绝大多数老百姓都是愿意接受的。
他们排着队登记自己的姓名、年龄、住址、职业等信息。等到这伙“善良”日军再次来到村里时,带来的不是一张黑白照片,而是一本盖上钢戳的《良民证》。
河野秀一要求宣抚班给民众普及规定,第一本良民证是免费发放的,但以后每隔半年更换一次,如有擦损、模糊或者遗失,持证村民须向保长或甲长报告换领、补发,补发时须缴纳3角的罚款。
最重要的是,村民无论出行还是农田干活都必须携带《良民证》,否则以通匪论处,将有杀身毁家之祸。
如此一来,日军再出动盘查身份,就可以轻松分辨谁是村民,谁是根据地的抗日分子。
日军颁发良民证是逐村开展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根据地,所有干部和战士都慌了,这以后还怎么开展助农生产运动?
为了对付良民证,敌伪工作部的同志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有人出主意,认为要开展对等的抵制行动,就是日军发多少良民证,组织上就没收多少,收上来的良民证一律当众焚毁,让日本人知道这里所有人都没有证,也就没法再查证了。
这个建议赢得了不少人的认可,他们说话的中气十足:“就算鬼子要惩罚,要杀人,还能把所有人都杀了不成?”
但王茂生不同意:“如果鬼子搞杀鸡儆猴那一套呢?我不希望有任何村民因为我们发起的抵制行动而丧生!”
他的建议是可以利用印刷所的机器仿造一批假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