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忙活五六个小时的话,差不多15到20天吧。”
这么久?许晚春吃惊,却也想分担活计:“我能学吗?”
许荷花笑得不行:“再长大点儿吧,你那小胳膊小腿,够呛。”
“得长到多大?”
“起码十岁。”屯里八岁开始织布的孩子不少,但自家闺女身子骨不行,许荷花也没穷到那份上,真不需要丫头没苦硬吃。
得,又一条赚钱路被掐断,许晚春决定跟草药死磕到底,话题便也拐了个弯:“曹大夫家不种地吗?”
许荷花:“用不上,曹大夫家一直在村里买粮吃。”
许晚春双手托腮,一脸的羡慕:“那他家日子过得挺自在。”
“可不是,人两口子都是有大文化的,咱们没法比。”说到这里,想起什么,许荷花转头看了眼闺女:“等9月份,你身体养好些,娘也送你去念书。”
从养母不在乎世俗,勇敢1950年离婚这一点,许晚春就清楚,许荷花女士有一颗强大且开明的心,却怎么也没想到,她会主动提出让自己读书。
这一刻,许晚春真的意外又感动,好一会儿才找到自己的声音:“我能去上学?”
闻言,许荷花手上的动作顿了顿,脑中也浮现出离婚时的画面。
对于李山海,她其实没什么舍不得,就算年少时欢喜过,也被15年的分离冲淡了。
所以,她并不怎么埋怨被离婚。
她只是不喜李山海那副瞧不起人的嘴脸,还啥文化文人得配文化人?负心就负心,找那么多理由干啥?
但不可否认的,内心深处,许荷花确实羡慕文化人。
她小时候没有认字的机会,闺女可不能也当个睁眼瞎,于是她肯定点头:“能上,9月份咱就去,你好好学,努力将字认全。”
这期望值许晚春哭笑不得:“我肯定努力学习,对了,学校在哪啊?”
“就在咱们屯,回头娘带你去瞧瞧。”提到这个,继续哐哐织布的许荷花又得意了起来:“咱们屯是村里最大的屯,前两个月上面规定每个村都得建小学,直接选的许家屯,旁的屯想扫盲,还得来咱们这边。”
许晚春都做好每天翻山越岭上学的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