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顺利推进。”
随后,沐英带着朱元璋、李奥等人,朝着朱樉夫妻负责的水泥厂和钢铁厂走去。
路上朱元璋又提及了普及的事,“小李,小牛,你们说这新事物的推广,到底该如何稳步推进?”
李奥沉思片刻,有条不紊地说道:“大叔,我觉得可以先从与那些愿意和诚意伯合作的商人入手。”
“这些商人通常头脑灵活,对新事物接受度高,也有一定的财力和人脉。”
“咱们可以先和他们合作,修一条前往北平的水泥路。”
“一方面,展示水泥在道路修筑上的优势。”
“另一方面,也能让沿途的百姓看到新事物带来的切实好处,为后续的推广奠定基础。”
牛晓乾接着补充道,“而且,可以召集当地的百姓参与,给予一定的报酬。”
“这样既能解决人力问题,又能让百姓直接参与到新事物的建设中来,增强他们的认同感。”
“还可以逐渐普及一些民用物品,像改良后的农具。”
“这些农具操作简便,能提高耕种效率,增加粮食产量,百姓们肯定喜闻乐见。”
“而且,农民是大明的根基,让他们先受益,也能稳定民心。”
朱元璋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思索,“嗯,这两件事听着可行。”
“不过,修路的工人咱打算先给少量的钱,剩下的用精盐补充。”
“如今精盐产量渐长,如此一来,既能节省些银钱开支,又能让百姓多得些实用的物资,你俩觉得如何?”
李奥想了下大明现状,“嗯,这主意不错。”
“精盐本就是百姓日常生活不可或缺之物,用它当作报酬的一部分,百姓肯定乐意接受。”
“而且,这样还能变相推广精盐,让更多人习惯使用,于民生和经济都有益处。”
“不过,在实施过程中,得提前跟百姓解释清楚,确保他们知晓这是等价的报酬,避免产生误解。”
朱元璋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说道:“你俩的想法颇具可行性,一会儿咱们再去瞧瞧标儿和宋学士培养的那些学子,进展得怎么样了。”
“毕竟,这些新事物的普及,终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