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的都城郢都,已然成为了一座充满文化活力与魅力的国际大都市。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来自不同地域的商人和旅人,他们带来了各地的奇珍异宝,也带来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习俗,使得郢都的氛围更加多元而包容。
姜悦意识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需要交流与融合,更需要一个稳固的根基来承载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于是,她萌生了建立一座文化学府的想法。这座学府,将汇聚楚国乃至天下的学问,培养一代又一代对文化有深刻理解与热爱的人才,让楚国文化的火种得以永远传承下去。
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姜悦再次踏上了奔波之路。她向楚王详细阐述了建立文化学府的意义和规划,楚王被她的热忱与远见所打动,当即表示全力支持,并拨出了一块风景秀丽、地势开阔的土地作为学府的选址。有了楚王的支持,姜悦又开始四处招募贤能之士来担任学府的教师。她亲自拜访楚国的学者、艺术家,以及那些在文化交流中结识的外国友人,邀请他们加入到学府的教学队伍中来。这些饱学之士被姜悦的诚意和对文化的执着所感染,纷纷欣然应允。
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一座规模宏大、气势恢宏的文化学府在郢都拔地而起。学府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楚国的灵动与中原的庄重,飞檐斗拱之间,彰显着文化的底蕴。走进学府,便能看到宽敞明亮的教室、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充满艺术气息的画室和乐坊。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姜悦和众人对文化传承的期望。
学府开学之日,四方学子纷至沓来。他们中有楚国的贵族子弟,也有平民百姓家的聪慧少年,甚至还有来自邻国的求学者。学府开设了丰富多样的课程,除了传统的经史子集、诗词歌赋、音乐绘画之外,还增设了各国的历史文化、科学技术等课程。学生们在学府里,不仅能学习到知识,还能参与各种学术讨论和文化活动,拓宽自己的视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学府的课堂上,来自中原的夫子讲解着儒家经典,剖析着“仁”“义”“礼”“智”“信”的深刻内涵,与楚国本土的学者探讨着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的异同。学生们则积极参与讨论,各抒己见,思想的火花在课堂上激烈碰撞。绘画课上,楚国画家与异国画师共同指导学生,传授着不同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学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