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兵器关系着士兵的性命、大宁的安危,你们怎么能这么敷衍!”但他深知兵器采购流程严格,任何变动都需朝廷批准,于是强压怒火,按照朝廷要求的规格,详细记录下兵器问题,包括兵器种类、损坏程度、疑似问题源头等,拟好奏章,如实向朝廷汇报,并请求朝廷派遣专员协助调查,同时重新审查兵器采购的每一个环节,保证每一件兵器都锋利耐用。
这次朝廷的回应更是迟缓,足足等了半年,批复才姗姗来迟。不仅要求朱权对所有兵器进行重新审查,还削减了他下一年度的军备预算,理由是他监管不力。朱权虽满心无奈,但也只能遵从。此后,朱权每天都会到军营,和士兵们一起训练。他亲自示范格斗技巧,大声喊道:“大宁刚经历了磨难,我们更要时刻警惕,保卫家园!”
他结合多年戍边经验,制定了一套独特的训练方法。将士兵按兵种和作战能力分为不同小队,开展针对性训练。比如,对于骑兵,着重训练他们在复杂地形下的奔袭和突击能力,设置模拟山地、雪地的训练场景,要求骑兵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冲锋、包抄等战术动作;对于步兵,则强化他们的协同作战能力,通过盾牌手、长枪兵和刀斧手的配合演练,提升整体战斗力。同时,朱权还注重军队的纪律性培养,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对于训练刻苦、表现优异的士兵给予奖励,对违反纪律、训练懈怠的士兵进行严厉惩处。在军队编制上,他也有自己的思考,根据大宁的防御需求,合理调整各兵种的比例,增强军队应对不同战况的灵活性。
每次训练计划调整,朱权都会召集幕僚商议,而幕僚们在讨论时,因有朝廷眼线在场,都格外谨慎。那些带有朝廷眼线属性的幕僚,虽会发表意见,但更多是在试探朱权的真实想法,同时将讨论情况暗自记录,准备密报朝廷。而本地追随朱权的文人幕僚,在发言时也会反复斟酌,既要考虑朱权的战略意图,又要避免触碰到朝廷的敏感点。在这种艰难处境下,幕僚们只能隐晦地提出一些兼顾军事需求与朝廷管控的建议,例如在训练内容上,强调遵循朝廷既定的军事训练大纲,只是在具体训练方式上进行微调,以增强训练效果。
与此同时,大宁的经济复苏迫在眉睫。朱权深知藩王在商业事务上权限有限,于是他先向朝廷呈递了关于促进大宁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