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世界名人史 > 第34章 儒光耀汉的董仲舒(5/6)
政之中。遇到疑惑,不要害怕,大胆提问,我们共同探讨。”

    台下一位学子起身问道:“先生,儒学中的‘仁’,在实际生活中该如何践行?”

    董仲舒微笑着回答:“‘仁’乃儒学之核心,在生活中,要关爱他人,尊重他人,遇到纷争,要以仁爱之心去化解。为官者,要心系百姓,为百姓谋福利,此乃践行‘仁’道。比如,在灾年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平日里公正断案,维护百姓权益。”

    又有学子问:“先生,那‘义’又该如何理解与践行?”

    董仲舒答:“‘义’者,正义、道义也。在面对抉择时,要坚守正义,不做违背良心之事。商人不欺不诈,学者不剽窃学问,此皆为‘义’。”

    在董仲舒的悉心教导下,太学的课堂气氛热烈,学子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从这里走出,他们带着儒学的智慧,奔赴大汉各地,或入朝为官,为国家出谋划策;或教书育人,传播儒学思想,为国家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董仲舒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他先后担任江都王相和胶西王相,在任期间,始终致力于传播儒学,以儒家的道德标准来辅佐诸侯王治理封国。

    在江都王相任上,有一年,江都地区遭遇了严重的旱灾,赤日炎炎,大地干裂,庄稼颗粒无收,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然而,江都王却不顾百姓的艰难处境,执意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董仲舒心急如焚,立刻前去劝谏。

    他见到江都王,诚恳地说道:“大王,如今旱灾肆虐,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生活苦不堪言。此时大兴土木,无疑是加重百姓的负担,这绝非明君所为。儒家倡导‘节用而爱人’,当务之急,应是开仓放粮,救济百姓,与民共度难关。待百姓生活安定,再做其他打算也不迟。”

    江都王听后,面露不悦,沉默片刻后说道:“本王修建宫殿,也是为了彰显江都的威严,况且这工程已经开始,中途停下,恐惹人笑话。”

    董仲舒再次进谏:“大王,百姓乃国家之根本,若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何来国家之威严?此时若能与百姓同甘共苦,百姓必将感恩戴德,更加拥护大王。反之,若不顾百姓死活,恐失民心。失民心者失天下,还望大王三思。历史上因不顾百姓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