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弘治家的二皇子 > 第186章 从此君王不早朝(2/3)
    翰林院死了一名庶吉士,也算是给整个翰林院一种无声的威慑,且翰林院的人才班子全部重新回到职位上,并没有动刀,维持了朝廷的稳定。

    这分明就是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弘治皇帝以最厉害的手段,维持了大明朝廷现有的平静安宁,并没有给北疆胡虏一点机会。

    任何朝廷的政变,都会引起外敌的注意力,他们会趁着大明朝廷内部不稳,国家运转效率低下,从而进行入侵,如此一来,无论是辎重还是粮草,中枢都未必能调得动给边境,无疑是攻打大明的最好机会。

    但弘治皇帝并没有给到外敌这种机会,这不由让李东阳深深佩服弘治皇帝的手段。

    如果说在这前十二年,他们都觉得弘治皇帝是任人拿捏的绵羊,但现在李东阳才幡然醒悟,此前的那个天子君王,只是想表现出这一面给你看到。

    真正能御极控制朝堂十二年还能带着朝堂走向强盛的帝王,真就是那么好拿捏的吗?

    真就是那么轻易能被文官控制的吗?

    他不过只是为江山社稷妥协,为万民休养生息妥协,想给百姓喘息的机会。

    他有着自己的底线,比如他的儿子,谁要动了他的儿子,那他他一定会露出獠牙,这个时候你才知道他并非你想的那么仁慈可欺。

    几名护卫一名翰林学士,在帝王眼中,也不过只是蝼蚁,皆可利用屠杀!

    李东阳在复盘这次斗争中的一切,作为内阁首辅,新一届的领导班子成员,他必须要想想日后的路该怎么走,该怎么和弘治皇帝相处。

    ……

    与此同时,朱厚炜也在回想着这次斗争事件的始末,直到现在这一刻,事情才算彻底结束,当初对抗弘治皇帝的五名高官,现在已辞官的辞官,被贬的被贬。

    一个都没有逃掉。

    那个时候弘治皇帝将洪钟调离中枢,看起来似乎是为了分化他们,实际只是为了最后处理洪钟罢了。

    只是……父皇十二年来累积起来的帝王名声,恐怕要在这次事件后毁于一旦。

    史料会将这次斗争记录的清楚明白,若是后世帝王要拿今日之事为鉴,那罪魁祸首一定会归于弘治皇帝。

    现在恐怕那群文官已经在密谋怎么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