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只重视产量。
杨松海记得这时候不少茶园,为追求高产把古茶树都给一刀切。
俗称的砍头茶正是这么来的!
这样处理后,茶树增加分枝,自然产量也提高。
但,这样的茶树与高枝茶树还是有很大区别。
毕竟是进行人工干预,没有原生茶树的口感更纯正。
上一世,等到人们逐渐意识到回归淳朴时,才意识到这个问题。
他的种植理念,远远领先玉玲阿爸他们所采用的方式。
按照他的记忆,这时代的种茶技术还是满天星式茶园。
这难怪玉玲阿爸会觉得很惊讶。
“阿叔,我知道你的意思是茶园应该单一些,只种茶树才能保证养分。”
玉玲阿爸觉得理所当然,点头。
“没错,只要增加茶苗的种植密度,自然能保证茶叶的产量。”
“这是我们试验过后,得到验证的方式。”
他觉得杨松海既然什么都知道,为什么还要故意反其道而行之。
这若是别人,他肯定扭头走。
可这是杨松海,那不一样。
他相信,杨松海这样一定是有原因的,耐着性子听下去。
杨松海看着他,稍稍沉思。
他在想,要如何解释才能让玉玲阿爸更好理解。
毕竟,他所采用的种植方式,还要再过几十年才会被人提出来。
玉玲阿爸他们,起码还要再经历两个阶段才会知道这样做的弊端。
牺牲质量,追求产量,在他们这一代是根深蒂固的认识。
直到90年代后,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大家才会去注重茶叶的品质和健康。
到那个时候,更多茶农会放弃一味追求高产的种植模式,打造生态茶园。
这一举动带来的巨大影响是,让茶叶提升更高的品质。
杨松海只是提前这一步,也没有完全放弃高产这个结果。
在这二者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见杨松海没有回答,二人都看向他。
“松海,也没事,你想试试就试试……”
“阿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