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明彦觉得,这封信里的内容比《妻妾满堂》还要好,因为真情实感是真实存在,所以动人。
尤其是关奶奶的生母可以说是个传奇的人物,家道中落的女人做了姨太太,能够争取到女儿读书的权利,更是在女儿要被送人的时候,带着女儿从小小的宅院里逃跑出来。母女两人艰难在北京城留下。
傅明彦看着信明白了为什么作者会有采风的习惯。
和不同人接触,去了解他们的经历,可以激发出创作灵感。
傅明彦给林奶奶、关奶奶回信以后,又继续看信。
很快傅明彦就发现,最上面的是《妻妾满堂》的读者来信,这些来信是属于在《人民文学》杂志发售以后,第一批阅读的读者。
他们或者本人是旧式女子,或者是旧式女子的儿女,写下了一封封诚挚的信笺,表示感谢作者问潭的目光落在旧式女子身上,写出了这样的文章。
这些人有人有钱,虽然没有给六百元的巨额打赏,但是也加起来给了一百多的打赏钱,这还不包括一些全国粮票。
这些人要么很有感悟,如同林奶奶、关奶奶的信笺一样,写得很长,写下了自身或者是家人的经历。
让在旁边看到信的顾玉惜红了眼圈。
对于顾玉惜而言,以前只知道丈夫能写出小说来,获得不菲的稿酬,有一个作家身份让她感觉到荣耀。
而现在,顾玉惜看着这封信,越发觉得作家是一个崇高的职业,他写了一个故事,安抚了这么多人,让他们心底熨帖。
一个晚上傅明彦几乎都在回信,也没来得及看下面《双面人生》的读者来信。
等到离开了书房,顾玉惜还在说:“是不是《妻妾满堂》的读者打赏热情高一些。”
傅明彦点头,“小众文就是这样。”
因为从未有人视线聚焦在封建后宅里,这些被忽视的人头一遭得到了视线的凝聚,回馈作者极大的热情。
顾玉惜歪了歪头,“你好像什么都知道。”
她的目光盈盈,带着如水的笑意,满是丈夫的崇拜。
傅明彦捏了捏她的鼻尖,“也就多一点点。”
多了几十年的阅历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