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的四块钱一笼,生的三块五,您赶着每天六点前送过来就行了。”杨晓说道,“然后您就能回家去休息了。”
“生的?你们还要生的?”
“怕您来不及所有的都做成熟的嘛。”杨晓笑了笑,“要是方便的话,您去办个健康证,免费的,咱们就可以签个合同了。”
“还要签合同的呀。”
“这不是有保障嘛,要是您包出来了我们不买了,你就可以拿着合同去让我们赔钱啦。”杨晓开玩笑似的说,“当然了,要是您的包子有的质量问题,比如用的肉不好什么的,那我们可也能让您赔钱哦。”
李婶当即拍了拍胸脯:“这你放心,我的包子这么多年,就没有人说一个不好的。”
“那正好,您有的赚,我也能轻松点,咱们双赢呀。”
杨晓现在确实需要别人来帮忙吗?其实也不算,目前的生意她自己一个人还忙得过来。
但杨晓知道自己开了店之后,不像早餐摊了,这里不好就换一个地方,如果有人真的眼红,想要弄她的店很容易。
就比如周围几个早餐店的店主,大家都是来摆摊卖早餐的,凭什么就你开上了店赚到了钱?
小店要发展,势必挤压周围同类型的小早餐摊的生存空间。只有但人嘛,说到底是个惰性动物,只要有利益,只要没被逼到鱼死网破的地步,一般人就都想着和气生财。
让她们也有得赚,知道杨晓的店发展得好,她们才能发展得更好,把这些原本的“竞争对手”和杨晓的店绑定起来,她们才不会在背后使坏。
杨晓的人生理念一向是自己活,也让别人活。
至于第一个为什么从李婶做起,毕竟剩下的说到底还是年轻人,容易在气头上,不愿意和她合作,有了李婶这个先例,且不说她们所谓那个松散的“反杨晓联盟立刻就散了”,剩下两个人看到也会更容易接受。
连杨晓自己都不知道,一场还没发展起来的危机,竟然就这么被她化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