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之人,仅是而立之年,已经被人尊为大儒,实在非凡。”
郡主不免感叹,又看向六皇子,“黄世镜都来了,其他人只是陪衬而已。”
六皇子也和三皇子相同意见。
连李承胤也曾经这样夸赞过黄世镜。
博古通今,腹有锦绣,才情四溢,妙笔生花!
郡主指了指台下的萧云擎,笑问两人:“两位皇兄觉得萧世子会夺得什么名次?”
三皇子迟疑一下,六皇子嗤笑道:“他?无非是读一些高头讲章,能答对父皇的策论多半只是运气,要我说,第一轮他都过不了。”
这话让苏玉宁皱眉,当日萧云擎答策之时她全程在场,加之后面面圣时萧云擎的种种表现,绝不是向六皇子所说这样。
她正欲开口替萧云擎说话。
一旁,三皇子巧口说:“我觉得,此人能夺得前三!”
六皇子不屑摇头,“这不可能,三哥你真是高看他啊。”
“那萧天和我说了,萧云擎在侯府三个月都学不会礼仪,这么粗笨之人,又怎么可能读得好诗书讲义,无非是答策之前多看几遍高头讲章,侥幸通过而已。”
“那我们不妨拭目以待。”三皇子眼神不变,嘴角依旧带着从容的笑。
擂台上,有官员出门宣读起规则。
“文擂共分为三轮,第一轮只需要在规定时间内作出一首诗即可,经由官员审查,晋升下一轮。”
“第二轮是郡主出题,同样是在规定时间内作诗,由郡主和二位皇子鉴赏,选出优胜者。”
“最后一轮乃斗诗,优胜者上台守擂,第一位守擂成功者为魁首。”
宣读完规则,一批接一批的文人墨客上台。
半个时辰后,此次参与文擂的诗都交到官员的手上。
因为事关和大梁都比斗,官员们也抬高不少要求,诗篇诗里才能挑选出一篇来。
“咦,这诗……”
很快,其中一个官员望着萧云擎的诗,突然惊咦一声。
“你们快来看这诗!”
众人纷纷探头,当看到萧云擎此诗的时候,内心为之一振。
“好诗,送与郡主和二位皇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