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进至涿邪山,害怕有埋伏,就率军南归。
这一战,魏军大获全胜,柔然一蹶不振。
大檀逃回部落,愤恨忧郁而死。
他的儿子吴提继位,号称敕连可汗。
吴提也自知国家衰弱,不是魏军的对手,于是派人到平城朝贡,向魏国乞求和平。
拓跋焘坐在御座上,看着柔然的使者,心中暗自得意。
他得到喘息的机会就休息,同意柔然作为北方的藩属国。
这样,北方就算征服了。
他心想:“这下我可以安心地对付南方的宋国了。”
在此之前,宋国的刘义隆已经继位。
他曾派遣使者到魏国修好,魏国也派遣使者回访。
两国之间本来相安无事,但刘义隆却一直对河南地区耿耿于怀。
等到拓跋焘将要攻打柔然时,正好魏国的使者从北方回来。
他转达了宋国国君的话:“请魏国归还河南地区,否则宋国就要发兵攻取。”
拓跋焘听完大笑:“宋国不过是个小国,能有什么作为?
我如果不先消灭柔然,就会腹背受敌了。
今天北伐,以后南征也不迟!”
旁边的崔浩也附和道:“陛下英明!
柔然是我魏国的心腹之患,必须先除之而后快。
至于宋国,不过是个跳梁小丑,不足为虑。”
拓跋焘点了点头,决定北伐柔然。
他率领大军出征,果然成功征服了柔然。
凯旋归来后,他加授崔浩为侍中、特进抚军大将军。
凡是遇到军国大事,必须先咨询崔浩,然后才施行。
崔浩得意洋洋地走在平城的街道上,心中充满了自豪。
他知道自己已经成为拓跋焘的得力助手,未来前途一片光明。
而此时的宋国,刘义隆听到魏国北伐柔然成功的消息后,心中暗自焦急。
他明白,魏国一旦腾出手来,就会对宋国发动进攻。
他必须尽快想办法应对这个局面,同时设法收回河南。
想知道宋主刘义隆怎样应对拓跋焘,且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