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酒桌上,许某人只会阿谀奉承。
李宜海为了鬼王的故事,赵爷明天让赵猛带我们去个地方,如果不去过去看一眼,我们是不会相信那个故事的。
赵爷如此说,我们也不好说什么,我不知道赵爷的底细,但看李宜海的样子,应该很尊敬他。
次日一大早,赵猛叫我们起来,说换好登山的装备,一去一回得走一天山路。
赵猛这个人不善于言辞,要不是长得黑,我都能把他认成赵悟空,感觉两个人性格差不多,上山的路上,我起了好几个话头,但都是三两句就结束。
走了半日,我们来到了一座不怎么高的山,不知道为什么,一到山的附近,我就有一种压抑的感觉。
沿着山路往上走了一段荒地,眼前出现了一条石板拼接的小路,路两边都是石头做成的桅杆,造型很奇怪,分布的也不对称。
先说一下石桅杆。
石桅杆也称官领子,在清代,石桅杆是身份的象征,一般考中了进士才能在家门口立石桅杆。
石桅杆的高度和粗细因人而异,没有固定的尺寸,一般高度两三米,直径二十公分左右。
石桅杆主要由一根圆柱形的石柱和一个四方斗组成,斗上宽下窄,类似古时候的米斗。
石头套在石柱上,斗内是空的,里面会放一些东西,不同地方,习俗不一样,有的放五谷,有的放瓦片。
听说是古代中了进士都可以立,后来渐渐演变成参拜的东西,或求佛、或求健康、仕途等等,都可以立石桅杆。
赵猛带我们来的这个山头,石桅杆遍布,石板路两边间隔一两米一个,当然,不是对称的,有的是聚在一起,有的地方又空了很多。
再往里面走,石桅杆更密集,堪比石林,有的上面系着红布,有的上面放着古代的瓦片。
局部的石桅杆已经倒了,横七竖八地躺在地面上。
不知道为什么,我看到这些石桅杆很压抑,尤其是上面有奇怪的瓦片,我总觉得石斗里面装的是人头。
赵猛突然停住了脚步,他道:“石桅杆一般立在祠堂或者坟前,如果家里生了男丁,或者求男丁,人们会在斗里放一片瓦,取义添砖加瓦。”
李宜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