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他们用来奠定自己工具书达人地位的,赚钱只是顺便。
除了出版这条路,张宏城还想到的一种稳妥的赚钱方式是刷报社的稿费。
义子能搞到全国几十家知名报纸半年后才刊登的不涉z优秀稿件,哪怕是五块钱一篇的稿费,每个月天南地北的投上几十篇稿子,加起来也有几百块。
只是这么做太过亏心,不知会扼杀多少文学青年和中年的创作热情。
张宏城拿着剩下的七千多块找到了自己任职的民大科协。
七十年代末期到八十年代中期,民科领域牛人不断。
张宏城觉得这个路子就很不错,而且还能给自己的履历增添不少文字。
民大里还没离校的老生中有两个师兄很奇葩。
两人被推荐当了工农兵大学生来到民大,可两人最喜欢的却是工科项目。
他们是科协里动手力能力最强的一对,民大科协的那台七七式边三轮的维修一直是他们两个在做。
与其他的毕业生都在谋求去好的文职管理岗位不同,这两位师兄一直在试图说服学校把自己送去西北或者工矿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