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交一半的税,而这些地方开荒后,也是朝廷给运去肥料养地的。
长安:“你去基层转两年,多看看民生,也让老百姓看看你。”
等孔逢春再离开后,发财问长安:“你要培养她?”
长安:“嗯,是照着首辅的标准培养的,但还要看她自己了。”
一朝天子尚且一朝臣,新官上任也会三把火,长安要想保住如今这些政策的延续,最好的办法就是培养出一个女首辅接班,至少要两代人的努力,才能真正的让女子从后宅中走出来,否则现在这些就只能是昙花一现,甚至还会遭到反扑。
发财:“那她可以吗?”
长安:“可以,她是孔家人,天然就得读书人的拥戴,再去做乡学之事,就更得人心了。”
宣和十七年,朱长春封栩王任安南王,继续太宗的安南政策,镇边安民,拱卫大明。
同年,江南道徽州出了两位女秀才,孔逢春也考中进士,且在殿试中被点为探花。
礼部在给孔逢春制衣时,还专门来问过长安用不用改制新衣,被长安拒绝了。
长安:“不要特意去强调女子官服的不同,只要有越来越多的女官,衣服穿一样的又有什么问题。”
宣和十九年,长安主治黄河河道,同时疏通运河,保障漕运,巩固南北经济命脉。
在修河道和疏运河时,长安提议采取工役结合的方式。
即除了服劳役之外,朝廷还要出钱雇工,不能将这些压到老百姓身上。
除此之外,长安还将黄河的治水写成条例,经朱长春批复后,定做未来五十年不变之国策。
长安带着人,遵循“上拦,中调,下疏”的原则,五年内的短期目标是加固堤防,分流洪水,二十年的中期目标则是疏浚河道,减少淤泥,五十年的长期目标是植树造林,减少泥沙。
她还大胆提拔了禹城县令潘季驯,大胆应用他提出的植柳固堤治水法,鼓励百姓在河岸种植防沙林,以柳树和榆树为主,且朝廷会发放补贴。
此外,还在沿河高原之地推广梯田农业,以减缓雨水的冲刷速度。
还带着工部匠人,尝试建造类似都江堰的分水鱼嘴,并在主堤外修建遥堤和缕堤,以作双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