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快穿:女主就要活着 > 第46章 锦鲤福女关我什么事46(1/6)
    长安上任首辅后,秉承着“务实效而不求虚名,善调和而勿走极端”的理念,在仁宣之治的框架内,以民生为本,平衡皇权和文官的关系,限制宦官的势力。

    在同朱长春说起的时候,她也相当的直言不讳。

    长安:“我的建议依旧是,在朝堂上公布五年计划,而不是只有内阁大臣们知道未来朝廷的重心和方向。”

    “如今有强势的君王,有我这样不贪权的首辅,所以君臣的关系才会如此和谐,可谁能保证以后会一直这样呢?”

    “定下五年的工作核心,哪怕内阁人员有变动,哪怕新君尚未掌权,可有这五年的时间,也足够后继之君筹谋了,不至于一上位,就沦落到被内阁摆布的地步。”

    对于这样有些杞人忧天,且怀疑后继人的话,朱长春也没生气,反而觉得长安思虑周详,“可朝堂局势变幻莫测,国家也总会有新的事情出现,万一这些计划到时候成为新君改革的阻力了怎么办?”

    长安:“制定下大的方针政策,不要事无巨细,再添上一句,勿要死守规矩,以民生为本。”

    随后朱长春就和内阁商议,又征求了百官的意见,将朝廷未来五年的重心放在休息养生和减税上。

    宣和十三年的春闱,主考官是长安,取士子三百二十六人,其中杂科取士十一人。

    春闱结束后,杂科进士全都被选入工部,跟随工部官员前往江南之地修水泥路。

    其余士子也都各有选派,其中考上庶吉士者七人,皆入翰林院。

    朝堂进入新的血脉之后,很多事情的推行就变得顺畅起来。

    长安力主在户部成立惠农署一司,专职推广高产的粮种和农具,以及肥料。

    在江南盛产蚕丝之地,建肥料厂,利用蚕矢沤肥,然后运往北方。

    资助建厂的,都是江南的豪商,礼尚往来之下,工部的建筑队会优先修此处的水泥路。

    北方战事已定,戍边的藩王也慑于朝廷的新火炮,无论是要军饷还是要粮食,都小心翼翼了许多。

    宗室则在考科举和削俸的推行下,极大地降低了朝廷的消耗,虽然考上的没几个人,但削减的俸禄很是可观了。

    户部官员在年底算账的时候,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