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色的长安还未上任,她将要调去青州府的消息就在乐安县传开了。
讲真的,对于老百姓而言,皇位上坐着的是谁,他们真的不关心,知府是谁,他们也不在乎,可是谁能带着他们吃饱穿暖,他们是绝对会放在心上的。
这个放在心上,指的是赋税有没有降低,摊派有没有减少,而不是县令的性别,要让老百姓来说,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的,才是好官,是男是女不重要。
什么,女子不能当官?那都是朝廷的老爷们要考虑的事情,同他们这些在地里刨食的人,有什么关系呢。
因此听说长安升官了,乐安的百姓都很高兴,自发的缝了万民伞,在长安离开的那日,堵在了她前往益城的必经之路上。
长安不是圣人,看到万民伞自是很激动的,同前来送行的人们说了许多话后,才上马离去,走出去老远了,还能看到那些不曾离开的百姓们。
发财:“太感人了”
长安被擢升为同知,乐安县的县令是原县丞吴岱山,而渔厂的负责人则是苍蓝,郭世佑和黄长白那几个读书人,已经在全力准备下场考试了。
长安身为同知,主管的就是盐粮防务水利等工作,她上任之初,就着手清理军籍,清查全府范围内士兵的情况,包括在役的和退伍的,以及战死之人。
青州府十六个县,博州,乐丘和寿安三县,都有长安和陈仲昭等人建的民窑,她的收益几乎都用来铺路修桥做善事了,这三个县的百姓私下一直供着长安的生祠,而乐安县就更不用说了,那简直就是长安的大本营。
长安掌控了这四个县,相当于架空了一半知府,可以说有了在青州府掰腕子的实力和底气。
她从布政使司那里调取了青州府的军籍黄册,将其与卫所的军伍问册进行比对,重点核查是否存在一户多逃和一田多占等现象。
说起来王朝到如今,朱长春虽是第五任帝王,但加起来也未过百年,这时候还没有出现大规模的贪污和吃空饷,以及军户溃逃和“垛集军”的问题。
因此当下最严重的问题,还是千户侵占农田,或者军户被强拉为漕夫,尤其是登州卫里,居然出现了书吏直接虚报兵员,冒领粮饷的现象。
对此长安采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