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说道:“父皇过奖了,儿臣只是做了自己应尽之责,不敢居功。这一切,都是父皇平日教导有方,加上诸位大臣共同出力的结果。”
其他皇子们虽都跟着纷纷点头称赞:“老十五此次确实辛苦,实乃我等楷模。”可那笑容之中,却隐隐透着一丝不甘与嫉恨。
下朝后,永璘皱着眉头,心中思忖着。他快步走到王杰等几位与自己交好的大臣身旁,小声说道:“几位大人,你们看,颙琰此次赈灾如此出彩,深得父皇欢心。我们得想个法子,进一步巩固他的地位才是。”
王杰摸着胡须,思索片刻后说道:“依微臣之见,咱们联名上奏,请求皇上让嘉亲王参与更多朝政事务。一来显得咱们一心为国,为朝廷培养人才;二来,也能让嘉亲王在更多事务中锻炼锻炼。”
永璘眼睛一亮,点头道:“此计甚妙!若能如此,既能讨得父皇欢心,又能让十五哥在朝中更加站稳脚跟。不知诸位大人意下如何?”
其他几位大臣相视一眼,纷纷应道:“王爷所言极是,我等愿联名上奏。”
几日后,乾隆皇帝坐在御书房,看着桌上那份联名奏请。只见上面写道:“恳请皇上让嘉亲王参与更多朝政事务,以锻炼其治国理政之能力,为大清社稷培养栋梁之才……”乾隆皇帝看完,嘴角微微上扬,心中对颙琰的信任又增添了几分,暗自思忖:“永璘等人此举,倒也算是为朝廷着想。”随即朱笔一挥,准了此奏。
和珅的府邸。闭门思过的和珅坐在书房,眉头紧锁,对面的亲信正低声汇报着:“和大人,听闻颙琰在黄河水患以及南方赈灾里,那可是出尽了风头啊!”
和珅脸色一沉,冷哼道:“哼,我早料到这小子不安分。如今看来,他已然成了我最大的竞争对手。”
亲信赶忙点头:“大人英明,那咱们接下来该如何是好?”
和珅眼中闪过一丝轻蔑,说道:“你即刻派人,密切盯着颙琰的一举一动,但凡有任何可乘之机,立刻来报。”亲信连忙应下:“是,大人放心,小的一定办得妥妥当当。”
和珅摩挲着手指,又思索片刻,“另外,河南水患之事,我准备了一份治水方案。你去安排一下,呈给皇上。”亲信有些疑惑:“大人,您现在正思过呢,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