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和宰相刘罗锅 > 第68章 刘墉罪己(2/6)
“我……我当时被猪油蒙了心,只想着维护朝廷权威,却未曾深思后果。”

    郑板桥来回踱步,痛心疾首地说:“刘墉啊,你向来聪慧,怎会如此利令智昏?你这一错,让多少文人寒心。”

    刘墉抬起头,眼中满是痛苦:“先生,我深知罪孽深重,如今只愿能尽力弥补。”

    郑板桥停下脚步,直视刘墉:“弥补?你如何弥补?这文字狱之祸,岂是轻易能消弭的?”

    刘墉咬了咬牙:“先生教训的是,我定当反思己过,尽我所能,为天下文人争取一丝喘息之机。”

    郑板桥沉默片刻,语气稍缓:“刘墉,我今日前来,并非只为责骂你,而是望你能迷途知返,莫要再一错再错。”

    刘墉重重地点了点头:“先生放心,我定当铭记教诲。”

    郑板桥长叹一声:“好,但愿你能说到做到,莫负了天下文人对你的期望。”说罢,拂袖而去。

    刘墉望着郑板桥远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暗暗发誓一定要改变这局面。于是伏案挥毫,刷刷刷写了一道奏章,奏章内容如下:

    臣刘墉敬呈吾皇陛下:

    此本,臣参奏江苏学政刘墉。

    刘墉本应协助陛下,管理好江苏学政事宜,为朝廷输送可用之才。

    然罪臣刘墉却自作聪明,过问地方政事。致使阎大镛案影响了我大清国其他文人墨客,使其等不敢说、不敢写。

    街上招牌皆无字,书上文字被涂抹。如此下去,我大清国将不国,贻害大方。此举实乃祸国殃民,唯我刘墉之罪也。

    近日以来,臣日夜自省,深知因一时糊涂,致阎大镛之冤,更引文字狱之祸,令天下文人惶惶不可终日,臣罪莫大焉。

    然今臣痛定思痛,深知文字狱之害。此风盛行,人心压抑,才华难展,学问受阻。文人墨客,本应畅所欲言,为国献策,如今却噤若寒蝉,此非国家之福,亦非陛下所愿。

    臣恳请陛下,宽仁为怀,置刘墉之罪,赦天下文人之过,停文字狱之严察。使众人能抒心中所想,书真实之言。如此,则文化昌盛,人才辈出,国家繁荣有望。

    臣愿以余生之力,弥补前过,为陛下分忧,为百姓谋福。

    伏乞陛下圣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