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到电教教室观看一部名为《what is arica》的片子。通过影片,小美了解到美国是由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50个州和关岛等众多海外领土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片子播放完,大家又回到原来的教室,听教授进一步讲解。
中途休息的时候,教授迈着轻盈的步伐,微笑着走到学员中间。她的笑容就像冬日里的暖阳,瞬间拉近了与学员们的距离。学员们纷纷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向教授提出各种问题,而教授都认真地一一解答着,每一个回答都耐心又细致。
当教授得知学员大多为中学英语教师时,她的神情变得格外庄重。她快步返回讲台,站定后,目光缓缓扫过台下的每一位学员,然后郑重地给出了一些忠告。最后,她神色严肃地告诫大家:“作为英语教师,你在课堂上一定要讲英语,不能说一句中文,否则就不是真正在教英语。”那坚定的语气,不容置疑,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刻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
起初,教授快速连贯的语句,像连珠炮似的,让小美听起来着实有些费劲。那些单词和句子,就像一群调皮的小精灵,在她耳边飞速地穿梭跳跃,她拼命伸手去抓,却总是差那么一点。不过,小美可没有轻易放弃,几堂课下来,她渐渐适应了教授的节奏,基本上也能跟上进度了。特别是听教授讲述美国的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种族隔离等历史时,教授生动的讲述仿佛有魔力一般,将那些原本只存在于书本上的枯燥文字,变成了一幅幅鲜活的画面,比她早先在书本上看过的印象深刻多了。
教授对美国黑人有着深厚的感情,对黑人文学也有着浓厚的兴趣。有一次,她竟然用了整整一堂课的时间,专门讲解介绍黑人文学。她的眼中闪烁着光芒,言语中满是热爱与敬意。她提到了几位当时很有影响力的黑人作家,比如rsstols,还有她写的《uncle to’s cab》(《汤姆叔叔的小屋》)。
《汤姆叔叔的小屋:卑贱者的生活》(英语:uncle to&39;s cab; or, life aong the lowly),又译作《黑奴吁天录》《汤姆大伯的小屋》,是美国作家哈里特·比彻·斯托(斯托夫人)于1852年发表的一部反奴隶制长篇小说。女教授告诉大家,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