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出后方用防辐射涂料掩盖的垂直通道。
"跟着我的脚印。"邬凌摘下夜视镜,视网膜投影自动校准通道内壁的能量残留痕迹。
他在交错的红外射线中走出之字形路线,作战靴故意蹭过三个锈蚀的铆钉——那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舰艇舱门特有的固定方式。
爆破手陈锐在第四步险些踩中压力感应器,被邬凌反手扯住战术背带。"注意铆钉间距。"邬凌用匕首尖部轻点相邻的两个金属凸起,"超过标准规格12毫米,说明"他突然侧身避开头顶坠落的检测探头,破碎的镜头里闪过微弱的激光校准信号。
当量子扫描仪重新捕捉到地下容器轮廓时,邬凌突然命令全员原地踏步。
他盯着战术平板上的共振频率曲线,突然抽出两根荧光棒扔向左右两侧通风口。
幽蓝光线照亮了墙体内嵌的六边形蜂巢结构,那是某国第四代防空系统特有的电磁缓冲层设计。
"倒退着走。"邬凌边说边用匕首在墙面刻下深度2厘米的划痕,"每三步做一次电容接触。"他率先用战术背心的金属扣贴向特定位置,其他人照做时,暗处接连响起电容器过载的爆裂声。
盛瑶的声音从修复的通讯模块传来:"他们在用潜艇舱压模拟系统制造假信号"话音未落,邬凌已扯下两名队员的电磁脉冲弹扔向天花板。
炸开的金属夹层里露出老式潜艇的液压传动杆,此刻正疯狂泵送着淡绿色冷却液。
"就是现在!"邬凌抓住传动杆旋转115度,脚下突然塌陷出直径八十厘米的通道。
他率先滑入时,作战服肘部的耐磨层与管壁摩擦出橙红色火花,这些灼痕在五秒后形成了阻断热感应的完美屏障。
地下三层的气密门出现在眼前,邬凌却带着队伍绕向布满锈迹的排水管。
他在管口接缝处嗅到特有的钼合金氧化气味,顺着特定角度撬开伪装成焊接点的生物识别锁。
当其他人看到门后闪烁着幽光的控制台时,邬凌正用止血绷带缠住被辐射灼伤的手掌。
"别碰操作面板。"他拦住想要上前的电子战专家,"注意键盘缝隙的氧化痕迹。"匕首尖端挑出半凝固的纳米机器人集群,这些微型杀手在强光照射下蜷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