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时分,残阳西斜。
数以千计的学子如同行尸走肉一般走出考场,返回住处后倒头大睡。
与此同时。
杜荷等在内的一众官员,则开始了审卷。
李承乾坐在软榻上,看着手中一份份刚收上来的答案,眉头微微皱起。
“也不知道这帮人脑子是怎么长的。”
“就比如这个,他说关中却粮食,是因为百姓们没有把地全部都用来种红薯和土豆,这不胡扯吗?!”
“孤早就说过了,红薯和土豆只能是辅粮,人还是要吃米面的。”
李承乾随手把卷子丢到一边。
看了半天之后,他便忍不住叹了口气,实在感觉有些头疼。
第二道策问果然很难。
有许多学子压根就不知道关中的人口,和大唐的赋税收入是多少,甚至于连一亩地产多少粮食都不知道。
这其实也不怪他们。
他们这些人大多数都不愁吃穿,自然也不会知道一亩地的产能,但不知道这些,就没办法答题。
翻看了好一会后,李承乾终于找到了狄仁杰的答卷。
卷子很工整。
虽然字迹还是略显青涩,但也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李承乾坐直身子,仔细看去。
先是第一道策问,狄仁杰总结了一番历朝历代关于屯田政策的优缺点后,就开始阐述自己对于辽东屯田之策的看法。
总结来说,就是半兵半农。
年龄偏大的,受过伤的,可以不必训练,而正值青壮年的,却必须要训练,除了农忙时节之外,每隔五日聚在一起,以“旅”为单位,进行训练。
李承乾并没有过多留意这一题,眼神移动,看向了第二道策问。
渐渐的。
李承乾的神色端正了起来。
许久之后,从头到尾读过一遍的李承乾一拍大腿,脸上流露出三分喜色。
“狄仁杰当真是人才也!”
杜荷听见动静走过来,其余的重臣们也都扭头看来,都是一脸好奇的模样。
“狄仁杰的策略,其实就是漕运。”
“隋炀帝一生过错先不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