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会在诸侯列国中引起巨大的反响,从而达到立威的目的。
于是,周夷王毅然决定拿齐国开刀,以此来展示周王室的威严。尽管在当时,周朝整体处于衰弱期,但周王室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仍有足够的实力对付齐国。而且,周夷王并非孤立无援,他得到了纪国、鲁国等一些诸侯国的支持。这些诸侯国或是出于对周王室的忠诚,或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纷纷站在了周夷王的身后,为他提供了坚实的后盾。这使得周夷王更加坚信自己能够在不动摇统治根基的前提下,对齐国采取强硬措施。
齐国在当时的局势下,即便心中对周夷王的决定充满了不满,也不敢轻易违背周天子的旨意。因为,一旦反抗,周夷王便能联合其他支持自己的诸侯国,对齐国发动围攻,而齐国则将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毕竟,周夷王此次行动打着维护周天子权威的旗号,名正言顺、出师有名,齐国很难找到合理的理由进行反驳和抵抗。在这种无奈的情况下,齐国只能暂时咽下这口气,任由周夷王处置。
周夷王在烹杀了齐哀公之后,为了进一步巩固局势,便另立齐哀公的弟弟姜静为国君,即齐胡公。齐胡公或许意识到了周夷王的决定已无法更改,且周天子的支持对于齐国的稳定至关重要,所以他不仅不敢为齐哀公报仇,甚至还做出了迁都的决定,将国都从营丘迁到了薄姑,试图以此避开纪国的强势逼迫。然而,他的这一决定并没有得到齐国国内所有人的支持,齐哀公的同母弟姜山对此极为不满,他带领着营丘人愤然出手,杀死了齐胡公,自立为齐国国君,也就是齐献公。齐献公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先是驱逐了齐胡公的所有儿子,进一步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而后又将都城从薄姑迁回到临淄,使齐国的统治中心回到了原本熟悉的土地上。
纪侯害死齐哀公之后,齐国表面上看似毫无反应,风平浪静,实则一直在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时间悄然流逝,192 年后,齐国终于积蓄了足够的力量,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灭亡了纪国,完成了这场迟到的复仇。这一事件,不仅是齐国对纪侯的报复,也是历史对周夷王错误决策的一种回应。
周夷王六年(前880年),温暖的阳光轻柔地洒落在广袤无垠的社林之中。这片社林,充满了神秘与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