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来的信心出兵对付秦国呢。
不过楚国那边虽然没有上钩,但昌平君这个楚系贵族代表,却是被嬴政逼得不得不有所行动。
昌平君原是秦国的丞相,背后有着秦国楚系高官的支持,他们的根便是楚国,自然会阻止嬴政攻楚的决定。
这不是没有理智,也不是盲目行事,而是楚国,便是他们这些秦国楚系贵族高官的依仗,他们别无选择。
而嬴政又岂是能容得了他们的,所以一番争斗的结果,便是昌平君被罢相,而昌文君甚至被收回封地,直接流放。
因为相比于一向谨慎小心,没有太多把柄的昌平君,素来肆无忌惮的昌文君,那小辫子是一抓一大把。
从来需要用人的时候,或许不会计较,可一旦真要计较起来,没直接砍头,都算是嬴政留了几分情面。
昌平君自小长在秦国,从一介平平无奇,寄人篱下的落魄质子,成为秦国的丞相。
除了靠华阳太后,还有一众楚系贵族势力的支持,与他自身的能力才华,那都是脱不开的。
虽然被罢免相国之位,但封号封地门客势力,仍旧没有减弱太多,昌平君自然有着一搏之力。
因为这个时代的封君,在自己的领地上,就相当于一个小诸侯,有着完全的自主权,就连大王也无法过问他领地上的事情。
其实昌平君若是就此罢手,念着他过往的功绩上,嬴政本是不打算追究下去的。
不管是有没有得到梦境的启示,都是如此,嬴政从来都不是容不下功臣的人。
就连吕不韦,他也只是罢了对方的相位,并没有非要置其于死地,甚至还肯定了对方的功绩。
保留了其在相国位置上,一些对秦国有利的政策。
更不用说是后来功高震主的王翦了,嬴政连王翦都能容下,更何况是昌平君。
只可惜,昌平君走到如今这个位置上,一切已经不全都由他自己了。
更何况,就算是他本身来说,从高高在上的丞相位置上,被嬴政一脚踹下去,他又如何能够甘心呢。
这个时代,可没有后世那样的忠君思想,讲究的是,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为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为国人: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