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眼见过那木方子,‘藿香三钱,板蓝根五钱’”
霍祁凑过去,药粉里混着几星浅黄,捻开一闻,分明是去年中秋,阿萝在酒坛里撒的干桂花。
药炉在灶间咕嘟咕嘟煮了整夜。霍祁坐在门槛上,就着油灯看沈芋的信。
信纸边角被小安画满了歪歪扭扭的小人,每个小人都叉着腰,脚下踩着个圆滚滚的药包。
信里说新制的艾草酒装了二十船,船头雕着衔药的朱雀,“爹若见着,记得喝上一碗,比去年的梅子酒更暖胃”。
第三日卯时,最虚弱的伤兵终于能喝下半碗药汤。
霍祁端着粗瓷碗,看浮在汤面上的桂花舒展成小扇子形状,突然想起沈芋在酒窖酿酒的模样——
她总说“好酒要吸足月光”,每晚都要掀开半片瓦,让月光落进发酵的米缸里。
碗沿碰到嘴唇时,他忽然闻到一丝若有若无的甜香,像是信里夹着的陈皮丝味道。
四月初八,狄人使臣牵着驮酒坛的骆驼来了。
为首的老者盯着霍祁腰间的酒葫芦发怔:“这藤编纹路可是中原沈记的‘千里共婵娟’?”
霍祁解下葫芦递过去,老者揭开木塞深吸一口气,浑浊的眼睛突然亮起来:“三十年前我随商队去过汴梁,这酒香里混着黄河水的味道!”
使团走时,霍祁往他们的驼鞍里塞了十坛药酒。
小安躲在粮垛后,往每个坛底都撒了把岩盐——这是沈芋教他的“秘方”,说能让酒香在草原上飘得更远。
暮色里,骆驼队的铃铛声渐渐消失,老许突然指着地平线惊呼:“快看!那些盐粒在月光下像不像茱萸花?”
五月端午,运河两岸飘着艾草香。
霍祁的船头刚转过弯头,就见小安蹲在码头上,正往他的刀鞘上黏星砂。
孩子鼻尖沾着金粉,仰头时,后颈露出块淡青色的胎记——和沈芋耳后的痣长得一模一样。
远处传来“砰”的一声闷响,是酒窖的泥封裂开了,浓郁的酒香扑面而来,混着水汽,像极了那年中秋,他偷喝沈芋新酿的桂花酒时,醉眼里晃动的月光。